萌貓 wrote:遠雄,冠德,興富發,...(恕刪) 廣三、國美,有可能。其他的,勉強申請過關,但也可能讓日本人一眼看出「非我族類」。有個大陸朋友,名字叫「愛華」,申請歸化日本籍。但「愛華」這名字若持續用下去,發音成了「アイカ(Aika)」,是地地道道女孩子名字。於是改成了「一郎」,意指「我是在日本的第一代」。
DChild wrote:想必L大從沒聽過Asia, Taiwan, China, Kobe, Tiny, Pretty, Sleepy, Mister, Royal, Yourhighness, God 這類的名字...(恕刪) 真沒聽過!但這樣的取名,是否老美居多?我認識的德國人不少,沒人這樣取名的。
theresel wrote:中文取名因為字的組合非常多樣可以變化出上千上萬種名字每個字又都有自己的意思,比外文複雜又有趣得多... 中國人的取名方式,直到清末民初,開始百家齊鳴,因為文化積累足夠,文人雅士可以從更多的典籍當中找靈感。很多清朝名人的名字,都可以說得出典故來由。只是後來中國歷經兩次文化大革命(一次是白話文運動,再來就是眾所週知的那一場),這種文化積累硬是從中腰斬,清朝與民初的絢麗燦爛成了曇花一現了。如今台灣人為新生兒取名字,十有八九都是出自算命先生的一張鐵嘴。
一般人西方人取名感覺上大多是用名詞,發音大概都是兩到三個音節居多除了聖經上那些菜市場名,一些帶有不錯意義的單字也常看到拿來做名字一些老美除了用英美語系的單字外,拿其他語言的單字當名字也有最有名的大概就是KOBE BRYANT了,KOBE意思是神戶,就是日本的神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