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貓之僕 wrote:
這是黨歌…
Imation wrote:
" 吾黨所宗" 歌詞已經明確表達出 "這是黨歌" 了啊
用這個角度解釋"黨"字,也怪不得大家會搞派系對立。
黨,可以引申為我們這一群人、同一夥人。
早期的中文字義也沒有政黨這個觀念,為何非要解釋成黨派啊?
那個時代裡就只有大清與非大清二類。
國歌前幾句,白話點不過就是:
三民主義為我們這一群人奉為宗旨,是用來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促進世界大同為目標之類的...
既然有解釋成黨派的先入為主觀念?
想必也不明白同樣是青天白日圖騰,黨徽與國徽的細微差異點,只會說國旗是黨旗的延伸吧...
想改國旗嗎?
跟修憲案、領土變更案一樣,門檻很高,且是要全民公投...
不過中華民國國歌的調性的確是全世界國家中,少見的嚴肅、死氣沈沈,是該換一下...
用國旗歌當國歌還比較活潑、無爭議性。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難道文言文寫出的文章才叫文學哦。
這是您自個兒說的。
充滿文言文的文章,請問廣大的鄉民會容易懂嗎?
跟錢不見得有關,而是從一開始就不會令不感興趣的人想接觸,又如何普及文化教育?
中國各朝代、人口那麼多,請問讀書人真的很多嗎?
為何地方上出個秀才、訟師之類的就很了不起?
如果不是白話文運動,那樣鄉民絕大部分就還真的是鄉民...
有沒有看過非白話文版本的原始版聊齋?
一般人要是看得下去那才奇了。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