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舊名枋橋, 橋的舊址如果沒記錯的話, 應該是在林家花園旁的接雲寺寺前, 而非現在的湳興橋位址. 湳興橋橫跨湳仔溝, 雖名為溝, 但在以往卻具有內河運輸功能的大溪. 舊時, 接雲寺前的港可下接艋舺, 淡水, 上通三峽. 從Google map 可清楚看出, 湳仔溝環河路兩旁及湳興橋北岸僑中靠大漢溪岸, 為老板橋眼中的水利地行水區.
板橋兩座寺廟, 接雲寺與慈惠宮是住民逢年過節必拜. 慈惠宮(現已改建擴大)更是郭台銘幼年居住之所, 傳說宮中財神位置為郭小時睡覺處(姑妄聽之).
小時候就在林家花園跑進跑出, 未整修前的來青閣在幼小心靈是當時'鬼屋'的最佳代表. 當時的林家花園遠比現在大, 約為南從館前西路, 東到倉後街, 再繞從西門街接到接雲寺. 現在的林家花園(扣除林家未開放宗祠部份)約為舊林家花園的五分之二.
與府中路垂直的大東街因壽材店很多, 舊稱'棺材街'; 文昌街則有很多雜糧麵粉店, 舊稱麵粉街; 南門街以往則有很多西服店, 南雅南路一段縣民大道到館前西路這一段, 不到一公里在民國五十幾年時聚集超過八家酒家, 酒客爭風吃醋, 酒女叫囂暄鬧是每晚必演的戲碼.
接雲寺前的彬彬幼稚園(如果沒改建的話)存在超過四十多年, 是大觀幼稚園外在地少數著名而攸久的幼教機構; 幼稚園旁則有一座建築優美的天主教堂. 過湳興橋的國立華僑中學和前國立藝專運動場是幼年打棒球的最佳場所, 福利社賣的橘子水是消暑解渴的妙品.
林家花園正門對面的光華新村是以往部份老國代的居所, 現在即將推出的豪宅'源邸'(中正路面板橋第二運動場), 據傳曾是雷震舊宅.
前面有網友提到的大觀書社是板橋國小的前身, 書社中另有一座孔廟, 是鄰近學子祈求考運順遂的場所.
要講板橋年代較久遠的吃, 主要是維繞南門街, 府中路, 倉後街一帶; 南門街上的長興餅舖, 府中路上的潤餅, 及倉後街的切阿麵, 遠道的朋友不妨一試. 至於想嘗鮮的, 則不妨試試中正路的老張牛肉麵, 小潘蛋糕和國光路上的大庭牛肉麵, 中山路上的特香齋, 新民街上的龍銀濤等.
不可說 wrote:
這家牛肉麵原本是在中...(恕刪)
難得遇到同好. 大庭牛肉麵與現在的老張牛肉麵(第二代)同為第一代老張牛肉麵的徒弟. 當時國光路尚未打通, 中正路邊自強新村,大庭新村 及光華新村圍繞, 外省各式麵食小吃充斥, 格外讓人懷念.
love168 wrote:
林家花園這麼古色古香...(恕刪)
現在的林家花園是重新整理過; 當初政府遷台後, 林家花園中收留很多家庭, 加上戰爭的摧殘和年久失修, 當時是破敗的很嚴重, 卻是小朋友嬉戲和尋寶的好地點.
板橋真是名副其實的板橋
算一算共十一座橋:
1城林城、2浮洲橋、3新海橋、4大漢橋、5華江橋、6萬板橋、7華翠橋、8光復橋、9環河橋、10南興橋、11新興橋
製作板橋11座橋的街景相簿如下:
板橋11座橋的街景相簿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城林橋一邊連土城,一邊連板橋與樹林的交界,勉強算板橋。
從城林橋土城開上來,會看到一個往板橋的指標,但事實上,城林橋從土城開上來,過橋後右邊屬板橋溪洲地區、左邊則屬樹林區。
如果從城林橋土城上橋,要去真正的板橋市區,一定會繞到瘋掉。
應該不要上城林橋,走土城中華路,然後接板橋四川路,或南雅南路、一直走才是正港的板橋市區。
溪洲則是板橋的郊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