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razy wrote:
但至少最終出貨成品廠商要符合最基本的食品規範吧....況且政府訂的標準通常是很寬鬆..應該很容易達到才是....
政府有規定塑化劑標標準吧.....目前看到的是...塑膠類食品容器溶出DEHP限量標準為一.五ppm...這叫哪們子的驗不完???
那鍋是食品容器, 也就是與食品接觸之包裝的標準, 包材本身通過檢驗即可~~
不是食品本身的標準~~那若是玻璃包裝的, 就無所謂了嘛? 逃走~~
imcrazy wrote:
該不該加在"食品添加物"是另一個問題....
但至少最終出貨成品廠商要符合最基本的食品規範吧....況且政府訂的標準通常是很寬鬆..應該很容易達到才是....
政府有規定塑化劑標標準吧.....目前看到的是...塑膠類食品容器溶出DEHP限量標準為一.五ppm...這叫哪們子的驗不完???
政府有要求的東西...大廠怎可以不去驗或是監測?? 平時當某批號塑化劑出現超標或是過高時就應開始警覺追蹤調查是否容器出問題或是原料出問題.......竟然沒有一家發現??? 除非這些廠家都是用玻璃罐裝的...那也許沒話說........但如果是寶特瓶或利樂包這類有塑膠接觸容器就說不過去..
bojan wrote:
真的是這樣檢驗的嗎?
應該是看真的內容物溶解狀況.
很多飲料都有弱酸or弱鹼or...etc
不同特性,一些毒物的溶解狀況也會不同.
若是有驗這些塑膠瓶的飲料,有驗到塑化劑超標...
就應該會去查原因了...而不會到現在這種狀況了~
yossian wrote:
你說的是容器溶出,跟成品無關
容器的檢驗方式,是把溫水倒入塑膠空瓶
然後再倒出來,把這些溫水拿去檢驗,看看溶出來多少
跟成品一點關係都沒有
更何況有些出問題的,根本不是用塑膠瓶裝
就好像買個IPad2,你要求手機廠檢驗 農藥殘留跟防腐劑一樣的意思...(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