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少子化VS責任制

stanphill wrote:
少子化的問題並不在責任制~~~

你這句話的意思是,責任制不是引起少子化的原因。
本身就有邏輯上的問題!
少子化既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你寫出這個命題當然會有嚴重的問題!

少子化和責任制出現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本身就有一定呈度的關聯性。
少子化其實是社會內部的調節機制,一種負迴饋機制。
只要政府沒有實質做為,就無法阻止這這個機制的進行。

全球化→政府應對→補貼→↘       減薪→→↘
   ↘         ↘       ↑   ↓
  大企業應對→→策略A→→↘  中小企業應對   ↓
               ↘   ↑     ↓
傳統家庭觀念→哄抬房價/大幅放貸→內需衰退→消費力衰退→少子化
 ↑                 ↑﹍﹍﹍﹍﹍↓    ↓
 ↑﹍﹍﹍﹍﹍﹍﹍﹍﹍(-)﹍﹍﹍﹍﹍﹍﹍﹍﹍﹍﹍﹍﹍﹍﹍↓

1、內需衰退導致少子化的原理就是機會成本。
2、哄抬房價/大幅放貸導致內需衰退是貨幣乘數,和資源壟斷的概念。
3、政府補貼大企業的來源是大眾的稅金和中小企業的營業稅,經大企業的三角貿易後,這些補貼非旦無助於內需,還會加深內需衰退的情況。
4、策略A包含三角貿易,和一堆cost down 的策略,包含責任制,發股票紅利但不加低薪,以及大量使用派遣員工。
我說的意思是,責任制並非主因,因為”主因”根本被政府”故意”放牛吃草去了。

而且你把問題想的太複雜了,

台灣的年青人(20~40)為何沒孩子????(少子化嘛)
沒結婚、不想結婚及不敢婚,這是為何??? (不討論特例,別抬槓。)
是因為台灣年青人清心寡欲,無欲則剛嗎???

絕不是的,
是因為台灣政府的經濟及租稅政策長期犯了大錯所導致,
(我稱它是”故意且積極”不做為)

社會的M型就是主因。(巨富和新貧)
為何社會會形成M型?

因為台灣的經濟活動趨向投機化造成,
買賣一間房,短期轉手可賺一、二千萬,少則三、四百萬,你說資金會往哪去??
最重要的,政府不在那裏設機制。(就是租稅失當不公)

社會M型上端撈了這一大筆錢,你認為這錢會再往哪裏去???

再買地、囤地、炒房嘛!!!(這麼好賺,努力開公司幹嘛呢?還要被課營業稅。)

一個台灣年青人,結了婚,
買了高達每坪30~60萬的炒房價(這受害者,未來會變加害者),
排擠了一切日常生活支出、生兒、養兒、育兒的費用,只為一房,
薪水十年沒上升,實在養不起,生一個就好了,或乾脆不生了。
(人口愈來愈少,又因房貸佔的比例不正常,緊縮多年消費,社會惡性循環!!困局!)

而M型上端的家人(有貴婦、有富二代的),做甚?
買一個二、三十萬的、沒甚實質作用的爛包(LV,愛馬仕),
買一台價格高達百萬、千萬的外國車,
刷一次卡,就是兩、三百萬,眼睛不眨一下,
誰說沒消費了? 只是都流向國外去了。


總的起來,百分之八十的人(M型下端)消費不起稍高本地的產品及服務,而上端的人呢? 在國內行剝削,消費以國外為主,經濟能有感,才有鬼!!

惡性循環的結果,產生了現在的巨富與新貧(更新一輪的惡性),
少子化與高齡化是必然結果,
這是台灣政府迷信與一昧模仿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的下場。

想解套,台灣的年青人要有自覺,逼迫政府及政客,改革制度。

很簡單,
就是要增加台灣M型下端的人(佔八十趴)的
〝食、衣、住、行、養育、勞動〞的基本人權,

改革的方向,要有大的傾斜,政府要傾力以成,
要設法保障勞工權益(所得從此下手),
(除八大特種行業以外,凡組工會皆可通過,勞委會無權干涉工會籌組!!!)

尤其是住權(施行 ”居者有其屋”的居住正義,公宅、社會住宅,租稅改革啟動。)
這方面絕不能不做(這是主因),

至於 政府推的〝青年成家方案,兩年免息〞,那是毒藥,
讓台灣青年人慢慢死的、小恩小惠的毒藥,讓你及早變屋奴,

養育這陣子政府也推出一堆沒甚用的政策(主因沒變),但聊勝於無,
食、衣算是小事,容易解決,

總之,要想方設法,使年青人的負擔降低,少子化才會改善,

當然,也有人心懷惡意,說直接開改大陸人來台買房、置產就好了,
並在台居住,一切都可以解決了,真要這樣,現在就可以統一了,還等甚???

總的來說,要改革,就得敢得罪利益團體,雖千萬人吾往已,
你認為現在在位子上的那位(或這些人),
有這Guts嗎??????

台灣年青人眼睛要睜大!!!


sove_i_skogen wrote:
你這句話的意思是,責...(恕刪)




這是不是現在台灣走的路子(惡性循環),
現在已經惡化到第二期至第三期了(以癌症來說),你想台灣的未來會如何???

說實在,不表樂觀!!

台灣愈弱(M型上端的人,隨時可以離開台灣),

美國與中國就愈會視你為無物,踢來踢去,台灣內部就整天吵來吵去,

台灣的整體社會情緒會趨向悲情。(更無法改革了,達到美國的陰謀!!,台灣更受制於它。)
stanphill wrote:
而且你把問題想的太複雜了

不會,這張圖已經是最簡單的描述了。
「哄抬房價/大幅放貸→內需衰退」就是俗話說的社會M型化。
但政府會搬出數據告訴你,可支配所得分布圖沒有M型化現象出現。
因為M型化不是指收入不均的分佈,而是收入減貸款的債務問題。
政府每發行一元,在金融機構之間放貸之下,會變成N倍。
N元有90%以上是富人炒房得來的存款,而(N-1)元就是老百姓所背的貸款。
這個現象早在民國七零年代就出現了,只是當時還能賺到錢。
現在是全球化之下賺不到錢,債務問題就出現了。

stanphill wrote:
因為台灣的經濟活動趨向投機化造成,
買賣一間房,短期轉手可賺一、二千萬,少則三、四百萬,你說資金會往哪去??
最重要的,政府不在那裏設機制。(就是租稅失當不公)

如果你明白那張圖的內容,你就會知道那些炒房賺來的存款是虛無的。
一旦金融體系瓦解,就隨之消失了。
問題是,當一元在銀行中變N倍,反而會把流通於市場的鈔票吸回銀行。
當貨幣不足,就是通貨緊縮,導致內需衰退,引發惡性循環。
目前,全世界以日本最為嚴重,台灣應該快青出於藍了!
歐洲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因為七成以上的百姓不買房,就算要買房也很便宜。

stanphill wrote:
總的起來,百分之八十的人(M型下端)消費不起稍高本地的產品及服務,而上端的人呢? 在國內行剝削,消費以國外為主,經濟能有感,才有鬼!!

太低估他們的財力了。買舶來高檔貨,只是那N的N次方元存款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台灣的放貸率早在2009年就超過日本了。
這表示台灣富人的財力十分驚人,更甚於日本富人。
反過來,就表示台灣人過得比日本人還要辛苦了!

stanphill wrote:
養育這陣子政府也推出一堆沒甚用的政策(主因沒變),但聊勝於無,

生育津貼弊遠大於利,更會嚴重排擠其他社福支出,是差勁的政策。
但公共托育政策是解決少子化的關鍵性政策,我想政黨輪替後有很高的機會會開辦。

stanphill wrote:
現在已經惡化到第二期至第三期了(以癌症來說),你想台灣的未來會如何???

應該不會太慘。如圖中所述,台灣和日本社會的負向調節機制已經很強大了。
現在家庭觀念愈來愈淡,買房也不再是必選的項目了。
等世代交替後,應該會好轉。
基本上,造成今日社會衰敗的元兇,其實就是那群嘲笑新世代是草苺世代的老人。
貪婪,腦袋又裝水泥。
還是考慮現實吧,少子化也是自然生存法則。

早期因為產業以農工為主,自然而然需要較多人力;但現在自動化和電腦化,同一種工作或許早期要十個人現在只需要2個人,人力需求少了,少子化也不須過度憂心,而且台灣能助的地方很少,不是高山,就是窮鄉僻壤,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口,該思考是如何提高台灣人口素質。

stanphill wrote:
日本與美國都是一線的先進國家,月收入至少3萬~8萬美金,
台灣人比他們辛苦太多了(年青人22K---政府給的,寒酸不?)。(恕刪)

你是不是打錯了阿?
月收入至少3萬~8萬美金,
有這種事???
辛辛苦苦賺錢繳稅.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跟照顧...

不死小王子 wrote:
你是不是打錯了阿?月...(恕刪)


所指的可能是人均,轉成每月約新台幣七萬五~新台幣二十萬左右。

Godsraven wrote:
所指的可能是人均,轉成每月約新台幣七萬五~新台幣二十萬左右。(恕刪)

他說的是美金耶...
辛辛苦苦賺錢繳稅.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跟照顧...
台灣政府實際上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說男盜女娼,還侮辱了男盜與女娼咧!!!

因為男盜女娼,男的還要花時間、出力氣,才能順利得手,風險還很高,
女娼,那就更不用說了,出賣青春的肉體換錢生活,不偷不搶,天經地義,
她已經付了她的代價了。

表面提倡的教育,不是真教育,
而是政府的所作所為,身教言行,是呈現何種真實面貌???
(說一套做一套? 只說不做? 遇事推諉? 無為而治? 資本主義之毒? )


至於,這政府裡所美稱的公僕們(這些人聰明過了頭),
實際上,是一群不知長進、默守成規、遇事則閃,
佔了便宜還賣乖,專挖人民納稅錢及不知廉恥為何物的群體,
不認同嗎?

讓你看看,政府過去二、三十年怠惰的結果,
舉如下事例只是台灣萬例中的一小小例而已,

為甚麼會有如此不利於國家社會的經濟環境,
不利於台灣年青人的環境,
政府有責給全台灣人一個答案!!

嚴重到何種程度呢?
會使台灣人的價值觀嚴重錯亂!!!
(不事真實的生產與服務,一樣活得像王子公主一樣,是這樣嗎????)

它會讓台灣後輩覺得社會上別人的虧損是他們得暴利的利基,
也覺得由這種方式所得來的金錢是再正當不過了,(這是事實嗎???)
所以奢侈、名牌、浪費是正當的,
是別人無能,所以不能有奢侈的生活,
所以貪婪是無罪的。

台灣就是有這樣無法無天的政府(法規不修,租稅不革,”故意”漏洞大開),
以致於有這樣乖謬、無良的一群M型上端。(約佔台灣人口的二十趴)
(表面光鮮,口袋滿滿,說穿了,
是踩在勤苦的台灣人民辛苦工作的血上面來獲取暴利。)

台灣的經濟,是在買空賣空之下建立起來的,會有感嗎????

=====================================================================

投資房市獲利 林毓芝:爸爸帶得好
30歲出頭,就有千萬身家,投資房市很有一套的三立主播林毓芝,到底是怎麼挑標的?除了父母的經驗談,林毓芝堅持小本經營,量力而為,讓精準眼光的她,投資無往而不利!

■房市投資啟蒙 父親居功厥偉

「其實真正的房事投資達人,是我爸爸啦!」林毓芝說,爸爸退休後,就成了專業房市投資客,南來北往看房子,他才是真的老江湖,林毓芝跟著爸爸耳濡目染,膽子才漸漸大了起來。
林毓芝說,雪山隧道還沒通,爸爸就先在宜蘭買了獨棟別墅,想在宜蘭先蓋民宿,當時七百萬買進的房子,就在雪燧通車後,以一千多萬賣出,轉手起碼賺了六七百萬。

■慎選投資物件 小本投資立大功

「周邊環境很重要!」爸爸的獨到眼光,帶著林毓芝的房事投資視野跟著變寬,她開始懂得自己挑房子。林毓芝說,抗跌的房子不能太偏僻,最好能鄰近捷運等重要交通動線;此外,優質的居住環境不能太吵雜,最好也不要有路沖等風水問題,將來拋售才不會有困難。

投資房市,林毓芝通常只出租或買賣,幾乎都沒自己住過,不過因為手頭上的現金有限,林毓芝買的房子,通常價位都在五百萬以下,就是擔心利息太重,投資變成負擔,未蒙其利先蒙其害。

■專挑中古屋 逢低買進賺價差

此外,林毓芝挑選的物件,青一色都是中古屋,「預售屋看不到實物,買起來真的很不安心!」因為穩健謹慎,林毓芝的小本投資,風險低,但獲利上漲空間卻相對變大,林毓芝說,投資前兩間房子時,她的壓力不小,因為這些錢,都是辛辛苦苦存起來的,不過累積經驗後,接下來選標的,林毓芝才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最近房市低迷,景氣不佳,不過林毓芝最近還是到處看房子,因為她相信逢低買進,逆向操作,才是投資致勝的不二法則。

================================================================

不肖、不勞而獲的世代,會一代傳一代,會鼓勵台灣年青人,
辛苦工作幹嗎???

上一代的受害者,會變成下一代的加害人。

一天到晚被老闆幹譙,辛苦領到薪水,還得給不肖的政府納稅,何苦來哉???

責任制的勞工?世界上所有的公司行號都是責任制.
而這個責任制我覺得只適用在世界上所有的公司行號的一個職務.
這個職稱叫做老闆.
其他的職務叫做職員.職員叫做是任務制.
任務制要做的是符合當時應徵工作內容與職務相當報酬.
只不過是上班的有必要稱做是責任制?
是不是該廢除責任制?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