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cat wrote:
應該是時候要採取六列一組的行駛模式吧?要不然車站兩端各留一個列車空間,閒閒也是浪費著。
...(恕刪)
車箱 月台 必須要一樣 再加上那該死車箱與車箱間並沒有相通的設計 所以被認定為中運量!
所以遠水救不了近火
kuago wrote:
1.很多人沒注意到時間點的問題
2000年的時候,內湖科學園區已經有雛形
也大約知道會發展起來
而南港段未來也會有所發展
但卻還是延續1990年代初期沒考量到內湖科學園區發展的狀況的規劃
這點是重點但都被忽略
因為很多人沒注意到時間點
kuago wrote:
2.當時考量重運量地下化的規劃時
最有可能的方案是內湖線由南港線延伸的方案
(藍線延伸,木柵線還是會跨越基隆河與南港線延伸的"內湖線"結合
最好是延伸到淡水線的圓山或士林,甚至是大台北的環狀線)
住內湖或是在內湖通勤的人會知道
這條路線還不錯
因為內湖居民或通勤者到信義區或台北車站搭這條線不用轉車
雖然對部分車站搭車的人看起來要繞一點路,
但扣除轉車時間其實是比較快或差不多的
況且南港車站是大站,有捷運台鐵與高鐵車站
內湖居民不用跑到台北車站(目前是到台北車站或南港車站都要轉搭)
kuago wrote:
3.不管內湖用什麼線
文湖線繞路到松山機場是錯誤的
當時因該規劃蘆洲線延伸到松山機場
木柵線在中山國中與蘆洲線結合然後直行過河到大直
每天通勤的人因為松山機場站而浪費錢與時間
這樣累積下來的錢與時間是很驚人的
IBIZA0408 wrote:
這個問題前面有說過了...(恕刪)
kuago wrote:
民國70年代的規劃...
2001年要興建的時候還是繼續使用?
完全不考量這十幾年來的變化?
為什麼不考量2001年已經成形內科呢?
kuago wrote:
內科的人幾乎也都五分鐘左右就可以走路到各車站啊(最多也十分鐘內)
內科的人都不會去搭內湖線?
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部分
kuago wrote:
南港線延伸當時也被提出來過
怎麼會沒有?
或許我們看到的報告不同
kuago wrote:
並沒有"不得不轉彎"
而是剛好找到機會可以轉到松山機場
但並不代表內湖線一定要轉這麼大彎到松山機場
內湖線看到了許多政府便宜行事的舉動
race6061 wrote:
最近比較沒聽到文湖線出問題了
應該是工程師debug得差不多了吧~
...(恕刪)
Hans Cheng wrote:
我是覺得市區捷運行李架不實用,尤其是中運量列車小,人都不好上下了還擠過去放行李?
我是覺得可以考慮尖峰時間每列放一個空車廂供帶行李,推車,,娃娃車,輪椅的人使用,這樣他們上下車才不會擠在人群裡。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