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的福利社買便當來吃...
回味一下吃學校便當的感覺
我到專科的時候才有體驗過營養午餐..
一到中午全校的人都到餐廳用餐
不用排隊打餐..都有固定的座位
大概是八人一桌吧,四菜還是五菜一湯(有水果)
經常會搶別桌同學吃不玩的菜..
星期六的時候很多人會急著回家..
所以經常是兩三個人吃一桌的菜
小學低年級:
偉大的媽媽做便當,隔壁阿姨也都在做,都靠阿姨輪流用蘭蒂50送便當,
其實不會太近,因為丘陵地形,雖然兩公里多的路,但坡度大,用走的會累死。
小學中年級:
蒸便當。其實學校一直有蒸飯室,跟煮開水的鍋爐放一起的,
但直到中年級,才開始帶便當去學校蒸。
不過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輪值日生去蒸飯室四個人一起抬一個竹簍回教室。
小學高年級:
轉學來到台北市,果然不一樣,每班一個電熱器,此時不是蒸便當,而是熱便當。
小學只要有人帶泡麵的,眾人都會投注欣羨的眼光啦。
國中:
繼續熱便當。
不過晚上有晚自習,班上開始統一訂阿婆炒麵或魷魚羹麵。
國中開始,偶而會訂學校的中餐便當,
不過不是中央廚房,而是一個跟學校一直有合作關係的阿婆訂的,
比外面要便宜一點。
高中:
還是繼續熱便當。
不過偶爾會去校外吃牛肉湯麵配高粱。
一樣要晚自習,麵店切小菜配或滷肉飯成為常態。
班上女同學,嗯嗯,一根湯匙走天下的那兩個,省下來的$$是不是都去買化妝品了?
補習班:
還是繼續熱便當+1。
不過更多時間,是去吃牛肉湯麵。
大學:
沒地方蒸便當囉。
不過大一還是繼續帶便當盒,去自助餐打飯菜吃。
現在:便當盒還在(不可思議),偶爾把剩飯剩菜裝進去第二天蒸來回味一下。
真要感謝老媽,準備便當確實是一件辛苦的工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