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感嘆]環境艱苦,大家要撐下去啊!!

這個我想我一定要發表一下意見,因為很多公司前進大陸是不可能抵擋的趨勢,那我要問問你
你能不能幫個忙去跟戴爾及惠普溝通一下不要砍價,並且調整一下代工價可以嗎?其實去不去都是大勢所趨,各個國外大廠每年固定都要談一次的量及價格,及如何配合降價衝量的戰鬥機型,而這些毛利有多低,我看你都不知道,當你要保五及保六時(利潤時),那些外國人都是叫你去大陸節省成本,光你就看看東芝就是很好的例子,晚個幾年調整代工就是代表全球排名下滑多少,雖然我們知道她好但是沒用的,我也知道你希望大家都不要去大陸就讓韓國去,大家都不要去大陸就讓日本去(連日本都被仇視都去),由此我想你可能不知道我們有大部分原料都是直接銷往大陸去的,可是那時台灣就
只好倒了,另外我們的半成品也都是銷往大陸組裝出口,也有很多都是佔大陸的原物料配額出口,我想你也不知道吧,(因為我們很容易超過配額生產被罰),其實兩岸是互相幫忙的,也不要淨說自己有多好沒有騙人都是對方騙我們(其實台灣人騙台灣人更狠更毒)還有我們幸運的就是講中文再來溝通很方便,而賺錢機會也比其他地區及國家多很多(只要不喝不賭不嫖),我寫這篇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太偏頗也不要鎖國,大家加油!
噗.........
阿?新的新聞嗎?中正機場封鎖了嗎?
禁止進出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嗎?
有禁止飛機行駛,還是在海岸線禁止船班進入台灣?
『鎖國』的字眼建議還是不要亂用的好.....

要是注意看真正的外國企業,外國企業並不是全部的雞蛋都放同一個籃子內,有一些生產線會放中國、有一些產業會放在其他的東南亞國家,或甚至是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生產,為的是什麼?我想聰明的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什麼。如果台灣廠『全部』都只往中國投資,那就會真的會受制於中國,我想其他國家的大廠,都不會像台灣某些廠一昧只想到中國等於全部的設廠地點。

台灣我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科技業,也不一定每一個人都一定得去『中國』才不會餓死,如果真要設廠,去其他國家,一樣是可以設廠吧(如果以日本人不懂中文,還是去中國設廠賺錢的邏輯來看,日本人也不太懂得泰國話、馬來西亞話、菲律賓話,卻也去那邊設廠一樣賺錢賺得嚇嚇叫。那台灣人去其他非中文系國家設廠一樣能賺錢不是嗎?)
台灣最大代工廠,也不只在中國投資設廠,還在其他國家設廠,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所以哪裡鎖國?就像前面有朋友講到的,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正在進展的,許多外國廠商在中國以外的金磚四國賺到錢了,台灣如果還只專注於中國,將失去更多賺錢的機會。


這一篇開始討論時,就開始有一點多少會講到政治影響經濟的東西的人存在。
(無論您是想以不去中國,台灣人就活不下去,還是想試圖講說什麼2000年以後,台灣經濟下滑,這種影射性問題,根本就不符合現實,羅馬不是一天造成,資金大量流失到國外去,不是從2000年開始,世界經濟的問題,也不是2000才影響台灣....)請以全世界的大環境看經濟的問題,不要光是以 『鎖國』來看,放眼天下,世界除了台灣外,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國家.....

--------------------------
以上也不是爭論,只是平衡說法......沒政治意涵,也不希望如此就被解讀為政治意涵,因為看過許多文章都影射東影射西講政治的,但是只要有平衡說法出現,就會被說成政治意涵


現在的景氣的確比較差,或許如前面有朋友講的,是其實反應台灣現實面,前幾年那種泡沫經濟,可能是表象而已,韓國、日本也有經歷一陣不是怎麼景氣的時候,現在漸漸復甦。相信台灣也可以的,可是我們有一點跟不上韓國跟日本的民族性。或許我們很討厭韓國人,或許有一些人討厭日本人,但是他們的民族性,是以自己國家為榮,向心力強,也比較團結。或許這才是台灣人都應該要學習的。

日本、韓國這兩國,不只是發展科技業,也試圖以動畫、連續劇、電影,旅遊,等產業,推廣到
『全世界』,試圖突破經濟困境,相對於台灣,只注重於政治惡鬥內耗、注重於如何跑去中國設廠,注重科技,而排擠其他產業...........

新聞老是報導什麼億萬豪宅、什麼刷卡幾百萬,這種東西,比較之下,一般老百姓,如果想仿效,可能也會產生一些,自己怎麼賺都不夠,的這種想法,自然也會覺得經濟不是很好,怎麼賺都不夠那麼多財富。這可能也是一種原因。

房貸、車的分期付款、一些奢侈品,我想,一樣一樣來,才不會覺得錢怎麼賺都不夠....如果想要負擔房貸、車子的分期付款全部都同時間負擔的話....自然會覺得肩頭重了.....
我也覺得..一兩個月換一隻手機的心態有點怪...不過是個人自由,我是不會這樣做啦。

3C市場....也覺得市場機制的反制吧,買了太多東西,自然有一陣子就不會需要在買,那一陣子市場購買力就比較降低一點。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我覺得respect大說的果然是讓人有respect的感覺

大環境不好?君不見這裡的勸敗魔人這麼多

例如數位相機區已經幾乎一整面被DSLR攻陷了

那都是題外話

消費能力不好?我會覺得是因為目前是處於飽足的狀態
就像前面的大大說的,一隻兩萬塊的手機,買不到一年換一隻,那叫浪費,不是消費能力好
在目前3C的產品必沒有特別突出商品的狀況下,誰能突圍,誰就能佔到好的市場

最好的例子就是ipod,但是您看這幾年mp3機子一直出,ipod還有剩餘的毛利空間
原因就是他優先佔到了好位置,講隨身mp3不說到ipod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

在沒有令人亮眼的產品上市前,大家都是再打混戰吧,少少的毛利也是因為這樣

新聞報的的誰又刷了多少錢去買東西,如果現在的新聞可以看的話,火星應該可以住人了吧

現在的產業眼光太狹窄了,一窩瘋的往中國去投資,問題是國內的人也需要工作機會
當產業一味的往國外去投資,你又怎麼要求國內的人有高消費能力呢?
更何況如果只在一個國家投資所有的資金,風險有多高
各位看世界上的大廠商,有幾間只在一個地方設廠的?都是以分散投資的方式進行比較保險吧
上游廠商要求價格降低是一定的,因為也有毛利的問題
中國節省成本?那是因為太多的事情都是說了算
為什麼其他地方的成本高?除了人力之外,花費最大的應該是環保的結果吧
以前台灣為什麼經濟起飛?因為那是拿生活環境去換的阿
隨意排放廢水,有毒物質隨便排放,當然沒成本
當你要多裝污水處理,排氣要求,人員安全要求,品質要求的時候
成本低?很難吧

經濟不應該大好大壞,出現這種狀況大多數都是泡沫化的經濟
要穩定偶爾有好有壞才是正常的

以我來說,我是穩定中求其他的收入
投資賺大錢,我沒有那個sense,所以我也不會因為股市好壞來影響我的情緒及敗家念頭
想賺大錢,我沒那個命
但是偶爾敗個家,這都ok

希望3C的同業能多來一些能刺激消費的產品出現
這樣才會有敗家的慾望
與其把眼光放在超高消費族群身上,不如做一些讓每個人都想買的東西
嗯, 我是原發文者, 沒想到現在討論著這麼熱烈了~

我也同意現在的市場是反應真實消費能力的狀況, 以前真的是過度膨脹了.
比方說, 某公司原來一個月可賣1萬台數位相機, 現在因市場規模變小, 競爭廠商
殺價出清; 可能萎縮成5000台甚至更少..

問題是決策者不見得能接受這個理由, 當然更不容易對股東或董事會交待.
所以採取的措施不外乎下列幾個:
1. 再殺價(會直接壓縮公司及經銷商利潤)
2. 塞貨(市場流動速度有限, 本月塞了, 可能要2-3個月消化)
3. 賠錢殺出(市場本來購買力就有限, 故賠本殺出的影響也有限)
4. Lay-off減少公司支出

1~4的狀況會不斷循環, 狀況只會更差.

搞到後來, 體質不佳的廠商會出局不玩了, 較大廠也會減少產品數量或是減少廣告量.
而被lay-off的人, 找工作都來不及了, 怎麼還有能力消費呢?

我想表達的是, 臺灣許多廠商, 還是停留在代工與殺價的心態.
見到MP3好像不錯賣,拼命來做MP3, 你賣1900, 我就賣1800, 某
天就會有人殺到1700...

對消費者而言, 好像國產的這幾個品牌都相差不遠, 那乾脆買最便宜的,
如果遇算夠的, 便買日系或是韓系產品..

而決策者的心態也很有趣, 當屬下提出建議, 想要在材質/造型/軟體上下功夫,
往往直接被駁回, 理由是:

成本增加了這xx元, 你能幫我多賣幾台?


這就是臺灣大多數3C產業的代工心態...殘念..
所以就要舉ipod的例子出來啦

在ipod問世之前,市面上的mp3 player並不是沒人在做
但是品質零零落落,賣也賣不好,也沒有其他國家的市場

但是你看ipod一出來,熱賣到翻掉
後來要跟進的有多少是要模仿ipod的

等這塊市場冷掉,再進場已經要認賠殺出了

所以作為領航市場的人遠比後面跟進的人來的吃香

創造市場而不應該是跟隨市場

不過這還是要看機會和美術的sense啦
其實ipod成功的原因並不單純, 可以想像下面的幾個問題:
1. ipod 這個產品如是掛上國產某品牌販售的狀況.
2. ipod 是一條完整的產品線, 不斷革新改進,但都有類似
的風格及操作方式.
3. ipod整合iTunes及線上音樂商店.
4. ipod被當作一種流行商品.

所以拿成功的MP3要跟國產的比較, 拿iRiver或MPIO的來比較
會比較單純, 如果就功能及外型比較的話.

ipod後面下了太多功夫了, 根本不是當作一台MP3 player來賣而已.
我想如果你有從事國外擴廠的相關經驗及營運的話,大概你就會瞭解去泰國及東南亞設廠真的很辛苦,因為材料買不到或者比台灣貴好幾倍,還有你知道那裡的人的習慣嗎?及工作態度嗎?薪資狀況嗎?在東南亞中階主管的薪資就有可能比台灣的中階主管薪資還要高一些,因為大家都是不想自己培養那就直接挖角,搞的薪資扶搖直升,泰籍主管開的車搞不好還比你好,雖然失業率高不好找工作但是好的中階主管卻不好找,泰國去年才有第一家鋼鐵管廠設立,之前所有都是進口的,誇張吧!我知道有部分大廠去當地設廠但是你知道嗎?零件大都是從國外進口當地只有做簡單的組裝工作,(說到當地員工當你教他複雜一點他們就把之前教的都忘光,要不然交代兩三樣事情結果什麼都沒有去做,因為他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大廠為什麼去呢就是因為內銷市場及東南亞市場的考量還有高污染(那裡不抓),(低關稅問題)所以去那裡,所以你大部分看到的大部分去設廠都是高污染石化原料廠或者是紡織廠,而看不見動頭腦的資訊業或者是半導體業,這你想他們有可能去設廠嗎?
還有諸如材料規格尺寸不合這樣簡單問題,當你跟他說這樣不行他還反過頭來說服你用好笑吧,你有機會看一下ACER菲律賓廠都搞到要關廠,有關東南亞的罷工潮我想你都沒聽過吧!在台灣台灣老闆欠工資從幾個禮拜到幾個月不發都沒事只要可憐的說一說大家忍一忍下個月一定會發大家就無怨無悔的等,但是你去問一問有去東南亞設廠的公司問他可不可以工資拖個幾天發放,那他會跟你說如果今天沒發那明天那裡就有可能直接罷工不做,
所以你說的我都同意但實際做不出來,還有為什麼要去大陸設廠你知道嗎,台灣雖然有號稱很多人會說英語但實際出國門說英語跟大陸比卻是比較差,在台灣一般電腦及封裝或者是印刷電路板等製造業及組裝業的領班及一般工程師你想他們有可能用英語跟那些人講嗎?如果會講還來你這當領班,單比工程師就很高的比例不會說英語都是要求中文操作手冊,所以他也不會說你也不會說那我問你如何溝通難道用手比的嗎?基本上因為好溝通加上華人(不管泰國或越南還是菲律賓等)都是勤奮所以啊!另外台灣下包也多就是這麼簡單而已,還有客戶都是要求這裡交貨及組裝那你不去嗎,去不去大陸已經由不得我們了,如果不要去那只好大家勤練陽春面擺攤賣麵了。
PS事實上大陸建廠比台灣貴很多,不是工資貴而是材料貴台灣好幾倍,整個廠弄起來還比台灣貴真可憐啊!
今天晚上,JET日本台在晚上十一點播出的“賺錢達人GOGOGO"(就是以前的追夢高手)
主題是東南亞投資大戰,對於關心產業發展的朋友,這個節目非常值得一看
節目表連結
說實在,人要自暴自棄,可以有千百種藉口,說好聽點就是什麼大勢所趨,比較好笑一點的話就是宿命論
無論藉口怎麼好聽,都改變不了這些人已經沒有競爭力,只是一群losers在那撒嬌的基本事實
但是如果要努力向上,其實只有一條路,這條路不見得好走
不過對於擁有身為一個人尊嚴的人來說,這是必然的選擇
與認真工作生活,拒絕投機取巧怨天尤人滿肚子怨氣的朋友們共勉之
內地是南投 東北是宜蘭
暴貓大哥:我想你讓我看過那節目之後只是更讓我尊敬那些前進大陸及東南亞的公司,你知道嗎?我們這些人前進大陸或者是東南亞的公司哪一個是政府打先鋒去那裡協助要過去的公司並且與當地簽訂彼此之間的投資保障或協定的。大家都是幾乎賭博式的過去也極有可能到最後一毛錢都拿不回來,還有時錢拿不到沒關係就怕員工的命都沒了,還有過去以後必須接著在當地建立彼此間的對口及人脈還有是政府之間的關係(怕缺水缺電及沒有電話等),我想你有從電視上看到日本政府積極的先介入處理兩國之間的投資保障協定吧!就怕他的人民投資化為烏有,我想你躺在家裡根本不知這些辛酸吧,還有今天當下面的職員及領班跟你說我要離職,你知道嗎那花多少時間培養一個人嗎?(隔壁每月加五十他就跳槽)你跟他搞麻吉但是談到錢都沒有用,只能裝傻因為我加他一個人其他整個廠的員工都會跟我要錢其實他們很團結的,所以今天談到這裡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去擴廠或蓋新廠會打退堂鼓,你想你老闆可能會讓你拿錢亂玩嗎?然後後年說投資失敗了,這可能嗎?來到一個國外你又無法想像電壓不穩有時有電有時沒電電壓上上下下電腦都搞壞了,想上網門都沒有(對了電話上次修了,一個月都沒有修好還壞著),更不要說買包衛生紙都要開車將近半個小時及一個小時,這都不是你可了解而且要怎樣怎樣的,對了到國外擔當營運部門主管的很少是年輕人都是老頭子(幾乎沒有),我跟你說為什麼都是老頭子去其實他們也想離開但是想到老婆要吃飯孩子要唸書你想他可能會離開這個工作嗎,暴貓大哥你有機會你可以嘗試一下看看會不會辛苦!那回覆就會帶一點心心相惜!這些點點滴滴但是我想我不會再回應了太累了,也加上很多人把一些事情看了太簡單我也懶得一一回應,但是有機會我想分享國外工作的點點滴滴因為很好玩很有趣,不管了大家加油加油!我有句俗語跟大家分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加油!這是真的
對了!我們公司在東南亞工廠每個月都會搞一些活動敦親睦鄰,例如小學生繪畫比賽及讀書比賽還有上上個月的潑水節義診及殘障運動會祈福法會等等,並且偶爾泰國大官也喜歡來此宣揚當地投資多好(講實在的我們在泰國也是樣板企業),但是又沒辦法不搞所以一定要搞形象及公關所以搞的我以為我們在當地是搞社團的,你也可以在台灣看看那個公司每個月給你搞一些有的沒的活動,好笑吧!
在當地投資要有心裡準備,不是簡單的理由分散投資,所以日本人的公司工廠出了問題可以找日本政府當靠山,你知道我們出事要找誰嗎?第一找平常熟識的自己官員喬,第二找台商會會長喬,第三嘗試找台灣辦事處但是多半推責任要你守法等等因為他無能為力其實我們也是無心之過犯的錯,最後沒辦法你逼我找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喬就這樣了!這些點滴在心頭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