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場景,特效爛不提(關係到科技和金錢),只談分鏡變換和動作指導,就都相當糟糕。死板板的,一點真實感也沒有。比起《搶救雷恩大兵》,人家史匹柏大導也是拍了一堆商業片,可是直要拍個戰爭場面,那視點的變換和節奏感,可是《異域》裡半點也沒有的東西。
導演是一部電影裡權力最大的人,他可以決定哪一秒鐘的畫面可以留下來、哪一秒的畫面必須去除掉。
所以電影裡我們看到的每一秒,都應該視為「那就是導演認為很重要、非得保留不可的畫面」。
為什麼異域是一小時零五分,而不是五十八分鐘或一小時十二分?
每部電影裡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導演的選擇。而我看不出異域那一小時零五分了,選擇了什麼特別的東西。
朱導和王晶最大的差別,在於王晶自知是商業電影的導演,但能力所及的範圍,也偶爾會拍些有意思的東西。而我們從他的商業電影裡,也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認為商業電影就非得如何。所以他有極為粗俗的商業電影,也有在細節上多下了些功夫的商業電影。
但朱導一貫的說法卻是:
首先,他認為他拍的那些爛片,之所以爛,是因為那些是商業電影(誰說商業電影就一定得這麼爛),而他本來就不喜歡那些電影,只是為了生活才不得已拍之。
其次,他還認為,是大環境逼他只能拍商業電影,而不是他拍不出好電影。
最後,他還認為,只要他有拍好電影的機會,他就能拍出好電影,例如《異域》就是他自認的好電影。
這些都是他在媒體上親口表示過的。我只覺得他是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異域》很感人之類的,但這樣的認同並不是「對電影的認同」,而是對劇情的認同。
若是我們覺得《異域》感人,那相信我們就算看的不是電影,而是劇本,一樣會覺得感人。
但當這個感人的劇本變成電影時,朱延平這個導演有為這劇本「增加了什麼劇本裡表現不出來的價值」嗎?
我不覺得有。
maojacky183 wrote:
張毅謀 陳凱歌 這些導演在國際上比較有名氣
至少以西方人來說 是他們少數知道的亞洲導演
至少比台灣導演在國際上有名多了
...(恕刪)
台灣的 李安導演就把張毅謀,陳凱歌給打槍了

以下轉貼奇摩部落格一篇中國人眼中對這三位導演的評論
http://tw.myblog.yahoo.com/jw!W8yABLaBBBZs72YH59dWaAnpO4o-/article?mid=86
張藝謀陳凱歌比李安差在哪兒
.分類:娛樂八卦2006/03/13 21:24
.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無疑當屬華人導演李安了。就在李安鮮花映襯、風光旖旎的當口,作為中國人,我們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引以為榮或曾經引以為榮的兩位導演——張藝謀與陳凱歌。
二位大導號稱中國導演中的領軍人物,從他們漸行漸遠的早期作品到近來匆匆的頂峰之作,都無不瞄准奧斯卡這座堡壘而去,但遺憾的是卻都同樣的無功而返。那麼,作為華人導演的李安,他的作品為什麼都能在國際舞台上一路綠燈,甚至大紅大紫呢,而我們優秀導演的作品就如關老爺走麥城一般陷入困境?我倒覺得,除去一些政治的因素之外,就以上導演的影片本身而言,中國導演在思維、審美、理念以及人文修養等各方面,都存在中西方明顯的差異,這或許是雙方最根本的距離所在。
我們回眸張藝謀與陳凱歌的電影,從他們早期細致簡樸的風格一路走來,到現在越來越趨於華麗外表和色彩的絢麗展示,導演們似乎越來越漠視電影作品本身的藝術審美與生活本身的內涵。從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十面埋伏》和《英雄》,從陳凱歌的《黃土地》到《荊軻刺秦王》和《無極》,無不顯示著華麗奢侈的場面與流光溢彩的影像。在這一方面,兩位導演外表看似殊路,其實內裡同歸。
僅就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而言,它與張藝謀的《英雄》和陳凱歌的《無極》同是武俠影片,但李安的《臥虎藏龍》自出道就備受西方人關注和喜愛,而《英雄》與《無極》卻反應平平,雷聲大雨點小。究其原因,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臥虎藏龍》外在刀光劍影下,蘊藏的是東方傳統的理性之戀與西方張揚的奢欲之情的融合韻味,而這種情感的巧妙處理,恰恰就在西方人對愛情理解的最能夠接受的切入點上。
尤其在李安的《斷背山》當中,李安將這種情感發揮到了極致。影片中如詩的景色,動聽的歌謠,情欲的呼喚和心靈的撞擊,都是從一張簡單明信片、一件舊襯衣、一套小魚具之中娓娓道來。在影片中,深諳東西文化精髓的李安,將這同性之戀處理的簡約細膩,深沉凄美,含蓄而流暢,簡潔又自然。又怎不叫人心懷動蕩,黯然神傷呢?李安的影片就是要為人們娓娓道出人間的真性情,人類的大博愛。他的《斷背山》表達的就是人類共有的情感的交融。我想這也是李安一再否認《斷背山》並非表現同性戀題材的根本緣由所在吧。
除此之外,《斷背山》中主人公的相識相知、相濡以沫、杳無音訊、久別重逢,通過其精良的制作、獨到的攝影角度、考究的音樂和如詩的畫面,與李安個人獨特性格對愛情的特殊詮釋,將中西情感賦予愛情這一永恆主題,深情款款、風姿別樣的表現出來,又怎能不叫人一時間都忘卻了性別的殊異、而向往達到真愛的彼岸呢?!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張藝謀與陳凱歌兩位導演的作品,尤其他們近幾年來的作品,投資愈來愈大,人員愈來愈多,但是他們在影片中所要表現的,除去流光溢彩的幻影堆砌和近似高台教化的蒼白說教,還能給人留下怎樣的印像呢?我想,奧斯卡與中國導演之間的距離,不僅僅是中間橫亙著的華人導演李安,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導演的人文底蘊的積澱和他們對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程度欠缺,是其差距的關鍵所在。
但願奧斯卡和華人導演李安的大紅大紫,不會成為我們中國導演心中永遠的痛。
------------------------------------------------------------------------------------------------分隔線
香港資深演員黃秋生曾諷刺張藝謀陳凱歌作品沒法看
大陸還有哪些導演有能力可帶領中國電影進入黃金十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