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農業水稻經營能否成功?

請移駕至此觀賞我的休閒農作無米樂

說真的現在農作不達到一定的規模很難賺錢,我種的這4分地這期稻作淨收入6萬多

還好這我只是作心酸的,不想田地荒廢而已,而現在稻作都有固定的班底在作代耕的工作

時間到就會來翻土插秧灑藥施肥,你只需要巡田水就好

一閃一閃亮晶晶

因家中位於鄉下 有些田(約4分地)

這陣子在考慮如果回家種田,執行所謂的機械化==>機械化該如何邁出步伐?? 例如需哪些機械??





我覺得您應該先回去你家鄉下去看看農田的情況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成功的地方(土壤、水質、陽光、氣候…
不見得每個成功的經營模式會適合你家

例如像我家的地,底下是河床地上面是土
來種水稻 就得用農藥肥料,但每甲地只能收4、5千斤稻米
但在富里那邊
隨便種種一甲地都能上8千斤↑的產量

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入手的地方都還沒看好
就先看後續的
真的會浪費很多時間結果到頭來根本不適合?


現在如果要租地的話可以去附近的農會問問
他會幫你用附近休耕的人去承租地來種
真的要種,要種多才會有賺
而且農會也會有最低收購價
最少也能保證你不會虧太多



浮浮沉沉 wrote:
所以新聞也只能參考用...(恕刪)

像我家這邊
有一期就是種紅蘿蔔
因為附近有冷凍廠
公司會提供種子
採收期公司會請人採收
一次上百個阿桑
每天可以採收好幾甲地
浮浮沉沉 wrote:
所以新聞也只能參考用...(恕刪)

他在某一年的稻穗全都是空包彈,那時候看他就憂鬱許多!
況且,16甲若是穩賺不賠,當然很值得羨慕,
可惜並不是這樣...承擔的風險大多了,他老婆似乎也還在工作,
假設真的那麼好,老婆怎麼不在家當良母,
種田是真的比上班輕鬆,唯一就風險太大了...
水稻種植需要大面積才有利潤,機械化種植並不需要大量人力與時間,主要4個部份,1.插秧(機),2耕耘(機),3割稻(機),4乾燥(機)。

少說也要6-7甲農田才有養家糊口的能力,但絕大部分的專職水稻種植者都是承租農地為多,現在年輕人很少下田,老父做不動無法下田後,幾乎都是把農田以少許租金讓給專職從業人耕種。

稻米收成後不怕滯銷,農會以每年不定的價格收購,一甲地收成價大概在12萬以上,但是如果插秧機,耕耘機,割稻機,都要請人代工的話,再加上施肥、農藥、人工等等實際利潤可能不到6萬甚至更低;換言之,實際上稻米收成的利潤還不如機械種植代工的利潤。

舉例說明
我朋友耕種水稻10甲地,自己的農地只有1甲多其餘都是租地,每年稻米收成超過百萬,只要扣掉施肥灑農藥,其他插秧機,耕耘機,割稻機與乾燥機都自己的,實際收成利潤也有百萬,但是,每年插秧機所種的農田卻有150甲(兩台插秧機),插秧的收成每甲1萬3也就是將近兩百萬的收入,扣掉成本,單是插秧期1個半月就賺進上百萬,更不用說割稻和耕耘甚至乾燥過程。

以上為宜蘭地區水稻作業方式,宜蘭大多數每年只做一期,第二期休耕,休耕每甲地可領4萬5千元.........沒機械者~休耕吧。




丫丙 wrote:
其他插秧機,耕耘機,割稻機與乾燥機都自己的

我想知道,這部份花了幾百萬呀...
丫丙 wrote:
水稻種植需要大面積才...(恕刪)


種稻 現在只能拼面積 也要自己有機器

其他小面積的 只能作為正職工作之餘的而外收入了
除暴安良是我們作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人的興趣,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做兩、三次呢!

aries1025 wrote:
小弟現在在公司行號上...(恕刪)



看看網友回覆的 ~~ 大多負面比較多 ~ 想務農賺到錢真的是少數。


每次經過注滿水的水稻田 ~ 總會覺得很倩意、很悠哉。


在滿是休耕、廢耕的大地,還看的到活著會呼吸的土地 ~ 真的很欽佩這些農夫的勇氣。




鄉下開銷少 ~ 賺不到錢也可以賺到全家身體健康 ~


有夢最美 ~~ 加油了 ~
wungze wrote:
看看網友回覆的 ~~...(恕刪)

並不是少數
只要沒天災
賺多賺少罷了
要賺多
你就必須擴大規模
投入更多心力
沒買機械的
我也看過租幾甲地
一年也賺快100萬

台灣各地農作都不同
土壤.水質.氣候等等


之前就有一對夫妻
回花蓮種西瓜
好像種20甲吧
每天累的要死
但是夫妻兩人一年淨賺300萬(沒天災)


----------
要務農
先要清楚耕作土地的性質
水源還有水質問題
雜七雜八都清楚了
才能靠務農生活
LCU493 wrote:
你講這是3小話 最好...(恕刪)

嘿嘿
嘉南地區哪家水稻育苗場我沒去過?
最好我都不知道這行的好與不好之處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