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三國之中,智力之最?為你心目中所喜愛的智謀之士平反吧!!

我覺得諸葛亮才是三國第一沽名釣譽之輩
以諸葛亮神鬼之智不知劉備帶兵死路一條? 不諫在前 留守在後 落個主帥病死 百萬兵馬全軍覆沒
用馬謖更是知人善任 街亭一失連帶兵北伐都不必了 接下來的日子有誰過的比他更爽
趙雲才是智力界的隱藏人物 光是沒吃過敗仗就贏過所有軍師武將了
丫丙 wrote:
羅貫中這名字常常在三...(恕刪)
沒錯羅貫中才是最強的他要誰聰明就誰聰明要誰腦殘就誰腦殘
須佐之男 wrote:
三國第一嘴砲,除孔明外不作第2人想 ~~~~...(恕刪)

孔明嘴砲輸張飛輸多了,張飛喊聲像霹靂一樣響亮,可以把長阪橋震斷,
橋下的河水本來向東流,突然掉過頭來向西流.

《三國演義》則寫道,張飛大喊三聲,嚇得曹操身邊的夏侯傑肝膽碎裂,
倒撞於馬下,曹軍一齊往西奔走。

so第一嘴砲 張飛.

諸葛亮是沽名釣譽之輩嗎
蜀國是如何從無到有的
別把軍師跟武將的角色給混了
趙雲當軍師的角色處理國事是否能勝任
能得到劉備信任並把國家託付給他,相信也不是個簡單角色
軍師是人不是神也是會犯錯

還有....
劉備比孔明早死,孔明死前的蜀國一直存在
而孔明死後的蜀國到滅是多久
niniline1999 wrote:
孔明嘴砲輸張飛輸多了,張飛喊聲像霹靂一樣響亮,可以把長阪橋震斷...(恕刪)


長坂橋不是被張飛用嘴砲震斷的,而是被他下令拆斷的啦。不過以武將來說,張飛的嘴砲功夫的確驚人,一句「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以及「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的喝聲,就將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但以謀士而言,孔明嘴砲的功夫卻又遠在其他人之上,除了前面提到的罵死王朗、氣死曹真之外,在柴桑城舌戰群儒,卻又是孔明嘴砲功夫的經典之作,在孫權面前,孔明的一番嘴砲功夫,硬是將江東一干文臣謀士,如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等人,說的他們是滿面羞慚、啞口無言。此等嘴砲功夫,堪稱一絕。
seth_4 wrote:
我覺得諸葛亮才是三國第一沽名釣譽之輩
以諸葛亮神鬼之智不知劉備帶兵死路一條? 不諫在前 留守在後 落個主帥病死 百萬兵馬全軍覆沒...(恕刪)


您是指劉備因關羽之仇而出兵征吳的「彝陵之戰」嗎?

在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讎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有一段提到:

卻說先主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剋日興師,御駕親征。於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見孔明曰:「今天子初臨大位,親統軍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鈞衡之職,何不規諫?」孔明曰:「吾苦諫數次,只是不聽。今日公等隨我入教場諫去。」當下孔明引百官來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

先主見孔明苦諫,心中稍回。忽報張飛到來,先主急召入。飛至演武廳拜伏於地,抱先主足而哭。先主亦哭。飛曰:「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讎,如何不報?」先主曰:「多官諫阻,未敢輕舉。」飛曰:「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捨此軀與二兄報讎!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先主曰:「朕與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閬州而出;朕統精兵會於江州。共伐東吳,以雪此恨。」飛臨行,先主囑曰:「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飛拜辭而去。


從這段文字中,可知孔明對於劉備要親征東吳的舉動,早已苦諫數次,無奈這時張飛剛好到劉備面前,抱劉備的腳痛哭,哭訴著說怎麼可以忘了桃園結義的誓言,而不幫關羽報仇,因此才會不聽孔明的苦諫,執意御駕親征,也才會有「陸遜營燒七百里」這個情形發生;況且孔明留守也是劉備下的令,並非是他自願留守後方,又何苦冤枉孔明「不諫在前,留守在後,落個主帥病死,百萬軍馬全軍覆沒」的罪名呢?
主題不是智力之最嗎??
怎麼講到這變嘴砲之最~~
楊小諾 wrote:
主題不是智力之最嗎?...(恕刪)

智力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不花一兵一卒的嘴砲之最
到底是要討論歷史還是小說?
兩個是不一樣的。
Cannabis9478 wrote:
到底是要討論歷史還是...(恕刪)


看樣子大家比較想要討論嘴砲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