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樓主也是一片好意吧~
事情的解決應是集思廣益,而不是互相攻訐..
有好的想法大家提出來討論,用情緒性的回應實在不太好
高捷現在的營運的確很窘!這是無法否認的。
只是才剛營運,就要論成敗未免太早!
公共建設不是辦家家酒,炒短線,以政治人物短短任期內就要看到成效。
以遠觀的十年為一期城市發展來看,高捷的使用量只會更加的提升
且漸漸無法捨棄。
就如現在的北捷一樣,台北人應該無法想像沒有捷運的日子。
很多人可能忘了,當初北捷與高鐵剛營運的時候也是很窘的
而現在高鐵的重要性已經無法捨棄,更不用說現在的北捷。
說一點故事吧~
住高雄的人都知道,高雄的路是呈現棋盤格的方式,
主要道路筆直又大條,這些都是日治時代的城市規劃~
問題是,日本人當時是瘋了嗎?
近百年前的高雄,哪裡需要這麼寬的道路?是錢太多嗎?
答案當然不是!
事實證明,而近百年後的高雄,驗證了當時日本人的深謀遠慮!
因為當初良善的城市規劃,讓逐漸擁擠的城市得到很好的伸展空間。
大型公共建設是需要深謀遠慮的,而不是只看眼前短短幾年而已。
尤其是捷運系統的規劃,一定要遠超過當時時空環境體積
因為城市會繼續發展,人口只會越來越多~
就如高捷的車廂設計,以短線來看,其實可以採用更小的車廂,
不但在建造上,連營運都能更省錢!
但高捷卻用了只比淡水捷運小一點的車廂,
且使用全套的西門子系統,雖然昂貴,但相對穩定且成熟(如淡水,板南線)。
而據聞,台中捷運也將使用西門子的系統。
以此例證,相較之下內捷沿線的人口與發展,加上與原來的北捷聯運
應該能預知到搭乘量的多寡,不應該使用低運量系統,
結果最後卻捨棄穩定的鐵軌中運量系統,而選擇低運量的系統。
而造成現在塞爆的窘境....
現在已然如此,未來內湖線沿線一定會繼續發展,到時要怎麼辦呢?
有可能拆掉重蓋嗎?
當政者的思維一定要人民長遠福利來觀看,而不是僅為呈現
在任時的政績。
所以,捷運系統一定要以將來的發展為考慮,捷運是大型土木建設
可不是像公車系統,飽和了只要多買幾輛巴士,多跑些路線那麼簡單。
且大眾捷運本來就不應該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公共運輸為最大前提。
此外,很多人一定有看過報導,北捷是世界上少數獲利的地鐵系統
大多數的地鐵都不是處在獲利的情況。
高捷現在的確是要好好思索,如何創造更高的搭乘率,
且還要預備若營運不下去,市府如何接手...這些都是需要事先規劃的。
淺景深,淺景深,淺景深,淺景深,淺景深,錢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