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第老家在雲林海口,那個小漁村,出海討漁,辛運補到,不辛賠了命...
通常是補到什麼賣什麼,海豬肉(台語),長大後才知就是海豚了。
小弟小時也吃了不少,沒辨法鄉下人窮,有得吃就吃@@
小時後,常在路上看人用推車推者賣!
有時會覺得要說環保,要說節能,要說保育,都是生活無慮的人在說的,
對以前我們這些「青吃就不夠」的人來說是多說的!
這餐都沒著落,自已都吃不飽了,還管到別的東西去....(你管保育,誰管你餓肚子呢?)
這樣的觀點雖然對不起保育,不過最少對得起自已和家人。
我也知道保育類不可以吃,所以也很久沒吃了.......。
老一輩都說感冒要吃這個,現在想來還算有效,有吃很少感冒@@
臺灣吃鯊魚煙,我覺得算是一種比較不浪費的的做法。日本人雖然也有鯊魚肉的料理,但是經濟規模及需求遠遠不及魚翅。日本、中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很多都是割下魚翅的素材,然後就把鯊魚丟回海裡去,這樣的捕撈方式,才是不人道的。
鯨、豚、鯊的保育,如果是瀕臨絕種的物種,禁止捕撈是必然。只是現在有些不明究裡的人,連一些數量還很多的豚、鯊也要禁止。舉例來說,很多人在東部海上賞鯨豚的時候,看到一群海豚在海裡游都很高興,但是附近的漁民看到那一群海豚出現在漁場,卻是快哭了。
另外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獼猴,從瀕臨滅絕到現在保育到族群大到四處為害,也沒人敢提解除臺灣獼猴的保護一樣。在現在保育當紅的現況下,對生態及作物無害就只能視而不見。
但是是近10年才開始在餐桌上流行吃的
一般來說後期比較少做鯊魚煙
大都是冷凍新鮮時直接上餐桌 除非是快要不新鮮時才會去煙薰起來放
因為它到後期是比鯊魚肉還要貴的東西
我老母說 20-30年以前 這東西是窮人家吃的(她是魚港長大的)
以前說 肉爛 沒有口感 有錢人會吃緊實的魚肉 不吃那種爛爛的魚肉
魚船不小心抓到也只有在近海趕快拖回去賣 太遠的就都不想要了
因為牠會把魚網弄破 所以早年魚民很討厭
就跟現在花蓮流行吃的翻車魚(現稱曼波魚)
我小時後在市場有看過中型的 上下鰭高約快2公尺 (20年前)
我在那邊親眼看魚販支解 他就把腸子拿出來(龍腸)放到攤位上後
把全部的魚身切成30公分塊狀 然後好像留某部份我也忘了 其他全丟垃圾桶
那有像現在說啥膠質多什麼的一盤兩三百元 以前全都沒人吃
我不是大大 想大大或是看大大的話請去廁所!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