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問題] 小康與貧窮的定義?

癮君子 wrote:
我也知道有些人一開口...(恕刪)

其實沒事就點名族群 製造分化

就是種族歧視 很嚴重

美國夠民主吧 不過各種族都不敢亂開玩笑

大家都很克制

你看美國有非洲 亞州 拉丁美洲 歐州等等移民

亂講亂開玩笑就是違法 如果不提告 私下也會很慘

台灣就那麼小 有人動不動就挑動客家族群的神經

是看我們好欺負是吧 好歹也第二大族群
親愛的馬桶 wrote:
我會講啊
但婚後就住在以閩南人為主的區域 ...(恕刪)


看來我要多回去外婆家才行 總不能以後小孩不會說吧

現在小孩小學有鄉土課程 他學回來的客家話 我既然聽不懂

親愛的馬桶 wrote:
你lag囉XD
請看34樓(恕刪)


該死 LAG大了 只看到志玲慧慈



Garys wrote:
台灣就那麼小 有人動不動就挑動客家族群的神經

是看我們好欺負是吧 好歹也第二大族群...(恕刪)


和氣生財麻 言重? 言重了!

u10030312 wrote:
困苦=什麼都買不起

貧窮=想買的買不起

小康=想買的擇一買

富裕=什麼都買的起...(恕刪)



什麼都買的起 但是卻什麼都不能買 屬於哪一種?

結婚前 想買什麼沒人管 賺的多 花的也多 不辦卡 不貸款

結婚後 想買什麼都要財政部長同意 賺的多 花得卻少 目前不負債

當然什麼都買的起的定義不可能在金字塔上 也不可能買幾千萬得豪宅和跑車

朋友笑說我變家奴 妻奴 可是我很滿足了 家人都健康就很滿足了

離題了



我有大頭 wrote:
最近因為需要填了好幾...(恕刪)


現在小康應該快消失了
邁向貧窮...?
shitses wrote:
我覺得住在台北,有個...(恕刪)


喔 那是台南的哪啊2分地=580坪=180萬
樓主看你這樣 沒名牌沒車子簡單 有8~9千萬的地
那就割一塊去賣啊
還是你跟我的曾祖父一樣
土地都是家族共用 在哪搞不清
直到移民去天國 我給他查一下
原來地不是被親戚拿去蓋房子就是變成道路(沒徵收?)
要辦手續也麻煩只好讓他變成國有

其實我也跟你有相同的困惱
以前註冊不是都要填家庭況狀
以前我爸媽名下沒房沒地 只有機車 存款 也沒上百萬
但是 我爺爺奶奶開工廠
家族企業 衣食無慮 媽媽就教我填小康
直到國3想說不對 家族的人都在同一戶口
爺爺戶長 有田有工廠有名車 哪算小康
所以就給他填富裕 填了之後也沒啥事發生
所以 你高興填哪格就填哪格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codyevan wrote:
本日最中肯......(恕刪)

Charles Laih wrote:


本日最中肯 + ...(恕刪)

癮君子 wrote:
樓主家很"富有"
生活形態很"小康"
樓主的心態很"貧窮"

很精采的解讀


我只是根據樓主的描述來解讀而已!
我覺得應該是樓主家小康
但是樓主本人很窮
我有大頭 wrote:
房地產+動產與現金大約預估有8000萬~1億,乍看之下很多..

但我們家沒汽車、沒名牌包、沒高級3c家電、家裡很破沒裝潢

、沒奢侈品、沒買過超過300元的衣服(外套800以內)鞋子也是買過季出清800~1000元以下

也幾乎沒去外面餐廳吃飯、好幾年沒看電影...

機車的話到有 老奔騰125一台

上菜市場也是中午才去(殺價或撿菜尾)、東西不特價不買早餐也自己弄(豆漿自己打來喝)

學生時代中餐和晚餐都自己帶便當、頭髮也不出去剪(我爸幫我剪)、配眼鏡不能超過1500元、

手機月租費不能打超過188(爸媽都不超過88)、買手機不能超過2000元...等等(恕刪)





其實正因為這樣 造就樓主家中的經濟令人稱羨吧 節省???

樓主父母教導的節省 固然是不錯 只是未免過頭了

紅字部分有些小康家庭還做不到勒

演變到有點像是小氣


說到這各... 小兒唸新幼稚園時也有填類似資料... 小弟就給他填貧窮...

也是教育我兒子說我們家很窮(相對)...不能亂買玩具... 結果這小子在收

到繳費袋時..直接給我退給老師...跟老師說:老師 我們家很窮耶! 我上學

不要跟我收錢啦~~


搞的我好幾次去接他下課... 老師們都對著我竊笑....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教育小孩說很窮會造成小孩子的自卑感
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甚至遭到欺負
如果小孩子常常不經意透露王永慶是遠房親戚
反而小孩子有優越感,同學也會抱以尊敬的眼神
我贊成樓主的說法。

外人看來以為家裡很有錢,其實不然...

對實際擁有財產支配權的人也許算小康、或小氣而已

但對沒有實際擁有財產支配權的人,算是貧窮,因為只能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凡事需靠人救濟,即使救濟的人就是自己父母...

並非所有父母都會對小孩的花費如同自身的花費一樣思考,當然可能多數會更慷慨,但少數可能會更小氣,或只給生活必需品。(我還住家中時就是如此)

從來就沒有規定父母的財產就等同小孩的財產,反而還有贈與稅的規定...

假設樓主有志靠自己打拼,不想拿家裡的錢,以"貧窮"來形容確實可以符合目前的狀況。

我18歲離家,在外租屋,辦就學貸款,生活拮据了好幾年,到當完兵出社會工作,慢慢還了一些錢,現在快30了,也只是過得去,有機車可騎而已(沒房沒車存款只有幾十萬),爸媽有錢又如何? 並不會平白無故給我用啊! 我爸甚至說他以前也是靠自己白手起家,所以錢是他自己的,他死後也不想留給我,要全部捐出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