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ssa wrote:
很多小孩子常常用"機...(恕刪)
"把名詞當成形容詞來用似乎是一種積非成是的流行"
我對您這句話很有意見,
名詞當形容詞甚至當動詞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這叫做"轉品",
本來就是修辭學裡的一種用法,
在許多文學作品甚至古文裡都可以看得到,
例如余光中的名句"台北的天空很希臘",
(原句是"星空,非常希臘",出自"重上大度山"一詩)
還有老子道德經裡的"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以及世說新語言語篇裡的"卿何以不汗"'等等,
實在是不勝枚舉,
講究文字邏輯與編排的文學作品甚且如此,
更何況是通俗的口語用字呢?
語言的用法少有絕對的對錯,
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而很大部分是約定成俗的,
只要大家都聽的懂都能接受就好,
何來"積非成是"之說呢?
您當然可以探討用"機車"一詞來形容人是如何起源,
但說這是一種積非成是的流行就不太妥當了!
suit ---> shxt (英文)
掯 ---> fxxk的中文
頂 ---> 屌 (廣東話的fxxk)
故 機車 ---> G8(諧音,應該知道我指的是什麼)的變/諧音
此類用法的目的在避免直接的粗俗用語,而讓聽到的人很反感或感到受辱,但仍可理解當事人所要表達的情緒。
我比較好奇的是,機車是台灣特有的用詞,大陸和香港大部分的人都不懂罵人機車指的是什麼,但在台灣幾乎人人都清楚。樓主最近好像還蠻常發正名的文章,但身為台灣人,樓主卻連機車這種稀鬆平常的用詞原由都不清楚,那如何要求正名呢?
另外,變/諧音的用意大家都清楚,原由更是不用說,樓主現在卻要求正名,不等於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