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有學佛的大大可以解感一下嗎?

吳婐 wrote:
用佛陀自己並教誨弟子修行的方式(雜阿含經內容)修證,不就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先禪修,當有了能跳出世俗諦(世俗觀點)而以勝義諦(出世觀點)來看人間的能力時,就不會再有疑惑了。

其實為了讓〈人〉可以理解,所有的討論都是世俗諦的,世俗諦是不究竟的。沒有實修不能實證,沒有實證,是[空口白話]。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 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剛才在禪修中這樣想: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

解脫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佛陀指正尊者阿難說:

不要這麼說,阿難!為什麼呢?

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必能圓滿完成清淨的修行。

我也是因為有善知識的助益,才證得了無上等正覺,

然後成為他人的善知識,教導眾生以『依遠離、依離貪、依滅、向於捨』

修七覺支、八正道,度化無數深陷於生、老、病、死的眾生,

讓他們超越而免於生、老、病、死的。又,阿難!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隨善知識修學,就有助於信、聞、施、慧等德行的增長與成就,

就像月亮從初一到十五漸漸地變圓、變亮一樣。由於跟隨善知識修學,有這樣的方便與利益,

所以說,具足善知識,是全梵行者。」』

請問這段從雜阿含經出來的故事, 到底在肯定善知識? 還是在否定善知識? 佛陀是要告訴阿難, 要利用善知識還是不要利用善知識? 我讀不太懂也...被紅字部份給困住了!!

cman4434 wrote:
『有一次,尊者阿難...(恕刪)


在華嚴經裡善財童子為了修學菩薩行,曾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到底什麼叫善知識呢?簡單的說,人格正直有德,能教導人走上正道,就是善知識。在佛門中,通常把師長稱為「善知識」,除此,同參道侶、護法善信,都是修學道上不可或缺的善知識。有三種善知識:一是外護善識,用財力幫助我們修道。二是同行善知識,和我們切磋道業,令我們心生精進。三是教授善知識,宣說法要,解我們的疑惑,讓我們去惡向善,明因識果。

個人猜測 : 佛陀當下時空講的 是希望阿難及後世 不要過度依賴善知識 成了執著
到時變成找不到人依靠 就無法涅槃的怪現象
故提醒阿難 別這麼說 心貴在誠 自修證道才是真

cman4434 wrote: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 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剛才在禪修中這樣想: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
解脫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佛陀指正尊者阿難說:
「不要這麼說,阿難!為什麼呢?
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必能圓滿完成清淨的修行。
我也是因為有善知識的助益,才證得了無上等正覺,

佛陀是要告訴阿難, 要利用善知識還是不要利用善知識? 我讀不太懂也...被紅字部份給困住了!!
為什麼說學文言文很重要

因為你看這種經過白話翻譯的東西,很容易失去原意,進而被誤導,甚至弄錯意思


佛陀否定的是阿難的"一半"說,不是否定善知識。


看看文言文,你就清楚了

增壹阿含44品10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
  「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將引善道以至無為。」
  佛告阿難:
  「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再說一次,文言文很重要,希望大家把這觀念傳播出去

否者將來,四書五經,三藏十二部

都只能從人家吃進去再吐出來的白話文去了解,失去原味

網路上,這種翻的不好的白話文四處流傳....

像大大差點就把意思搞相反了。
cman4434 wrote:
二諦說在原始佛教裏似...(恕刪)


[二諦說],不只是說法,而是可以體證的。

原始佛法真實不虛,因為實修實證。實修之後即可驗證。其他型式的佛法,也包含了部分佛法的精神(我由大乘入門,透過藏傳理解,經過雜阿含經接受佛陀教誨,而南傳的森林傳統讓我確認了實修實證是真實之路),但却似乎與最初、最真實、可驗證的教法差異甚大。

我不知道大乘、藏傳的修法,最後會如何?能不能驗證,但我確信依佛陀的原始教法,可以得證初果,可以成為阿羅漢,可以涅槃。
吳婐 wrote:
[二諦說],不只是說法,而是可以體證的。

原始佛法真實不虛,因為實修實證。實修之後即可驗證。其他型式的佛法,也包含了部分佛法的精神(我由大乘入門,透過藏傳理解,經過雜阿含經接受佛陀教誨,而南傳的森林傳統讓我確認了實修實證是真實之路),但却似乎與最初、最真實、可驗證的教法差異甚大。

我不知道大乘、藏傳的修法,最後會如何?能不能驗證,但我確信依佛陀的原始教法,可以得證初果,可以成為阿羅漢,可以涅槃。

我尋找的最初最原點,是 ...

悉達多先生的初心出發心,到底是什麼?

我確實想把所有的神話、擬神態、神語 ... 等等的

完全摒除之後,去找尋那悉達多先生的初心出發心

如果有人要說那是最初的佛心出發心 ... 好吧好吧,就說是最初的佛心好了

找到這個最初,向這片心學習

是我所知,最直捷的 -- 等此心於佛心、等此土於佛土

當找到的時候,我會說︰找到悉達多先生現在的淨土在哪了

願學習的時候,生悉達多先生的淨土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吳婐 wrote:
[二諦說],不只是...(恕刪)


請問您所謂的「佛陀的原始教法」指的是什麼? 這就是我想知道的...

cman4434 wrote:
請問您所謂的「佛陀的原始教法」指的是什麼? 這就是我想知道的...

有一本書我有買

作者︰東年

書名︰《我是這樣說的》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kegabu wrote:
為什麼說學文言文很重...(恕刪)


kegabu大大說的是對的,但善知識是[全梵行之人],而不是口中談論佛法的人就是善知識,很多人口說佛法却並未真悟,那不但幫不了忙,還會扯後腿呢!
就算很多公認的[大師]、[法師]、[上師]、[上人],從其言談文字也知其尚未證悟,但其做公益、幫助世間,言行舉止,教化人心,却也沒什麼不好,未來的福報也是很大的,但實在與解脫無關。至於利用佛教之名,假稱開悟,以求一己之利,也會有其業報,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了。

阿姜敦,法語微言
http://www.theravadacn.org/Talk/DuneGift2

可以一窺近代泰國公認阿羅漢的言行。對我而言,他就是真正的善知識。
水云 wrote:
有一本書我有買 作者...(恕刪)


不是
水云 wrote:
我尋找的最初最原點,...(恕刪)


離苦,解脫
  • 10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