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hk wrote:
是對你認為四書無用論的部份作詮釋
四書的列入本來就是作為本國文化的教育內容
四書作為我國重要文化典藉,內容的部份多有可取之處
擇其精華以古喻今,再推至生活應用上
選讀四書也可以加強語文能力,沒有一個國家不注重其自身語文素養
選讀四書提高品德素養只是其中一個功能,增加語文能力是另一個功能
唉唉 , 我啥時說四書無用.有用無用每個人的標準不一 .
把它當成學習國文的課外讀物讓人自由選擇我前面就提過了 , 有幾位網友也提了相同的觀點 . 有興趣的人多讀 , 沒興趣的人可以不讀 . 若您認為四書是好東西 , 請儘量讓您自己的小孩多多學習 , 沒人有權反對 , 是嗎 ?
把他當成必修 , 就有強迫性質 , 人人必須學 , 還要考試 , 那就茲事體大 . 照教育部的說法 , 提升品德 , 那具體事證在哪裡 ? 如果提不出來 , 那這個政策當然受到質疑 . 多讀古文至多提升古文的閱讀能力 , 與品德有啥關聯 ?
您的回覆也是和稀泥居多 , 要嗎就是扯風馬牛不相干的哲學跟宗教 . 欸 , 教育部可沒要求必修 .
選讀四書也可以加強語文能力,沒有一個國家不注重其自身語文素養
選讀四書提高品德素養只是其中一個功能,增加語文能力是另一個功能
您講的選讀是強制還是自由選擇 ? 加強啥語文能力 , 古文還是白話文 ? 後面那句和稀泥就不必了
不曉得你就業了嗎 ? 不曉得工作上用古文還是白話文 ? 現在新新人類被垢病的語文能力是古文還是白話文 ?
TONY_H wrote:
套一句柏老的話 , 中國人的美德在哪 ? 通通只在書上 . 滿嘴仁義道德之乎者也就會有有品德 ?
順便請教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句論語何解 ? 對學生可以傳達啥高尚的品德教育 ?
...(恕刪)
中国从 大同社会 到发展到现在 是倒退着发展。
儒家留给人 做人的规范,你做的多还是少 是你个人问题,他使人类的道德水平尽量维持在一定水准上。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外国人怎么懂中国文化呢。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孔子怎么会愚民呢?你以为是毛X东呢?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一生在为启蒙人心教化天下而努力,说一个教育家,鼓吹“愚民”,
那是愚蠢到了对孔子缺乏起码的常识了
原句: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父母教孩子,最重要的是告诉他这样去做,而不是告诉他为何这样去做,因为说了他也未必懂。
这也是 礼先 仁后 的原因,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为什么要仁,
因此只能先约之以礼,让其未知仁前 先行以仁
而后在慢慢去理解。
中国文化是不是很不错。台湾离中国这么近,比日本韩国有福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