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rales wrote:風馬牛不相及,與主題無關.............扯遠了! 咦咦咦? , 這不就是共產國家對於人民的管制方式?? , 直接就是不讓你用.....這不是兄台自己提的嗎???cobrales wrote:2300萬人.....而已,中國大陸13億6千萬人! 一,二,三線城市有看到機車橫流嗎?
我覺得乾脆自行車也禁好了,一直騎到人行道上危害到行人安全,大家開SUV上路最安全最環保了,像中國一樣霧霾,有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那些說禁機車的好像都不知道臺灣人口密度世界第2,而且大部份地形是山坡地,一直拿歐洲這種地大又是平原地來比,大家都開車哪來那麼多路可以走?捷運?除了台北市跟高雄以外還有哪個縣市有?一直說要禁機車也要有其他配套阿,1000多萬輛機車的載運量要用什麼交通工具解決?一直扯機車死亡率高,都不看看機車騎士是被什麼撞死的,能開車誰要騎機車。
現在上來留言的人完全都沒有發現嗎?盲點在哪?各位有沒有想過如果台灣的騎士全部放棄機車,而轉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台灣現在或者是20年後的公共交通建設,台灣的公共運輸系統承受得起嗎?如果以捷運為例子的話,難道台灣也要上演北京上班地鐵沙丁魚式的人擠人畫面才叫做先進?省省吧!每個國家的發展考量不能全部當作先進做參考,機車在台灣也是兩面刃,帶動台灣也拖累台灣,硬是要舉例子的話,去坐過文湖線然後在比較一下全球的地鐵狀況,就會知道台灣交通跟政治有什麼問題了.與其說不如拿影片來看我們先來看看轉站車流2012年復興站轉載至Peter Curry文湖線車廂內的使用狀況影片轉載至Kevin Ng·所以也可以看看網友們對於文湖線中運量的01討論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3659985&p=1雖然這樣的看法有些狹義,但是個人認為重(盲)點是我們能夠或願意付出多少的成本來貢獻公共運輸系統的建設費運問題,以下轉載一個影片看看台灣的高架捷運車廂,請仔細看一下影片內42秒處發一班車2分18秒再發一班車,也就是平均1分半一班車,如果你低頭去看看捷運道路底下的行車道,機車平均經過了多少輛次,並且看看橫向道路機車車流量.臺灣交通鐵道影像 Taiwan Railway Movies (BV2DP)轉載以上影片感謝製作者提供這是我們的城市.
機車的問題不單是「視覺」層面的,而是「聽覺」、「噪音污染」的問題,這個問題嚴重傷害台灣城市的居住品質!每個「濫用」機車的人都成了「加害者」同時也是「被害者」(卻渾然不知⋯唉⋯)相較之下,被我們嫌棄的中國「禁摩」政策很落實,路上的「電瓶機車」不會帶來惱人噪音,這點台灣真的輸得很慘!
Behonest wrote:機車的問題不單是「視...(恕刪) 機車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且在台灣是不可忽視、不可取代的交通工具所以,你的「濫用」是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買不起汽車、養不起汽車、不方便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間不允許或者體力不允許騎乘人力交通工具或走路,最終只能選擇機車的人,是濫用機車囉?再者,噪音污染,請問一下,機車的噪音與汽車的噪音,那一個比較大?數據在哪裡?別跟我說改管、老車,汽車引擎改下去,破百分貝也是小事,更別提還有一堆改裝音響,低音快要把心臟震停的那種數據勒?
馬克蘇 wrote:所以,你的「濫用」是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買不起汽車、養不起汽車、不方便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間不允許或者體力不允許騎乘人力交通工具或走路,最終只能選擇機車的人,是濫用機車囉?...(恕刪) 經驗告訴我:單次步行1000米、單次騎自行車5公里真的是可以「被要求(或政策努力)」的「習慣標準」!(當然行路品質、季節氣候、是否提物⋯影響這個距離數字往上或往下)如果這些(絕大部分)「機車濫用者」能實踐我所言的標準應用在交通習慣上,我相信「至少」90%的機車可以從「馬路上」消失,這也意謂90%惱人噪音的減少及90%環境氛圍的優化!
馬克蘇 wrote:機車是一種交通工具,...(恕刪) 轉速就是一個指標吧 汽車不過就2 3千轉就很夠用了機車呢 5 6千吧 號稱安靜的本田機車也有3 4千轉 還是比汽車大聲沒辦法 天生機車就是比汽車吵 要安靜就賣大重吧 低轉 有力雖然對只負擔得起白牌機車代價的人 還是很貴 矛盾呀
Behonest wrote:經驗告訴我:單次步行...(恕刪) 可惜經濟告訴我們照現在的制度沒辦法 沒有那麼多人能負擔的起汽車拿最大眾的服務業 了不起 4 5萬就很好了這還是只是科技業的起薪...看看竹科那個不是從騎機車開始的賺錢的速度就是比較快 賺到有汽車 再來有大重可以上下班這跟產業結構有關 跟服務業的老闆抗議阿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領像台積電工程師的薪水呢不然就是要自己創業了 可是成功的又會是多少...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