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Devin1927 wrote:
大大一直糾結於科學

感覺有點像跑錯棚了sorry



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只是提出他的看法罷了,
卻一直糾結於此,這叫做「我執」。

其實不只一人跑錯棚,
基督徒要宣揚讚嘆耶穌基督,
應該更大方地開個討論串,
讓大家感受聖靈充滿...

不曉得基督徒開版討論,
執於科學的會不會又認為:
神造萬物又不能科學證明,
邏輯推論是偽的,是假的!
火影兜 wrote:
不對悉達多說看到是...(恕刪)


我昨天讀了一下阿含經前幾頁

大概是說,五蘊(其中包括識)都是隨因緣生改變
所以都是無常
了解它們都是無常,就能放下,脫離生老病死的恐懼

但是後來我想了一下
我們舉個例
韓國瑜說要在高雄做某政策
民進黨說不行
韓國瑜說你們在高雄執政時也是這樣主張
所以民進黨回,時空環境不同(識隨因緣而變,無常呀!)

所以,民進黨是對的?

沒有要貶低阿含的意思
只是想知道
這樣的例子何解?
KCLin0423 wrote:
我昨天讀了一下阿含...(恕刪)


因緣不同沒錯呀!! 但當時的因緣與現在的因緣有何差異, 要有說明吧?? 如果有很大的差別, 民進黨有理, 如果沒多大差別, 韓國瑜有理!! 但無論如何, 因緣是無時無刻在變化的!!
cman4434 wrote:
因緣不同沒錯呀!!...(恕刪)


所以
要看因緣的著眼點如何了
如果這個因緣,只與市政推行有關
那麼
誰執政應該變成一個無差別的因素
推行市政變成決策的本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然後用這樣的心來處事
大概可以用在這樣的觀點吧!
KCLin0423 wrote:
所以要看因緣的著眼...(恕刪)


因緣就是主因與助緣, 用現代白話來說, 就是條件! 很多科學實驗都強調在某某條件下會怎麼樣, 例如真空管中一個石頭與一根羽毛往下墜的速度一樣!! 但你現實生活理怎沒這種現象? 因緣不同, 實驗是在真空狀態下做的, 現實生活裏又不是真空!!

因緣可人為嗎? 當然可以, 當某個因緣升起時, 另一個因緣可能會隨之升起, 例如, 今天如果科學發現有癌末的特效藥(因緣升起了), 我們癌末病人還要乾等死嗎? 當然是去吃這個特效藥(另一個因緣隨之起), 故佛教並不是死亡宗教, 不是只能念死往生的宗教, 它強調凡事順勢而為, 因緣到了, 就可為, 因緣未到, 強求也沒辦法!!

KCLin0423 wrote:
所以要看因緣的著眼...(恕刪)

哥不是民進黨的

哥只是很喜歡吹捧有權人
今天換國民黨執政
哥也吹捧它的








vu84vu wrote:
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只...(恕刪)


為什麼人腦裡會有弘法或自殺的念頭?

人的意識是否是 "可程式化"?

聽說有些人的人生是作弊或犯規 事件 "設定" 好的

cman4434 wrote:
佛教並不是死亡宗教,因緣就是主因與助緣..不是只能念死往生的宗教, 它強調凡事順勢而為, 因緣到了, 就可為, 因緣未到, 強求也沒辦法!!.(恕刪)


是的,您寫的正是我所認知的佛家思想

所以我常跟朋友講
人生,就像水上行舟
你所能做的,就是順著水流走
每個人遇到的水流(因緣)不一樣,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
風景過了就過了,不用留念
現在的風景,欣賞看過就好,不必執著滯留
以後的風景你無法預測,所以也不必先入為主期待
(這好像中阿含的一段,在台大那個雜阿含讀到的)
難免也會與到一些亂流與困難,努力把它處理好就好
結果如何,也不用埋怨

01白虎哥 wrote:
為什麼人腦裡會有弘法或自殺的念頭?

人的意識是否是 "可程式化"?

聽說有些人的人生是作弊或犯規 事件 "設定" 好的

那是自己無意間"設定"的,
無明、搞不清楚的情況下設定的,
修行就是在修這個,
隨時觀照自己的心念,
隨時都要有死亡的準備,
當一口氣上不來時,
臨終一念,
將是導引自己去到何處的關鍵。


有人說死亡是大死,睡覺、麻醉是是小死,
有一次被推進手術房接受手術,
護士把程序弄錯了,她先把麻藥打進點滴裡,
一邊叫我換到手術台,藥效一邊發作,
還沒換過去,我就昏過去了,
我醒過來的瞬間,
身體馬上執行麻醉藥效發作前一刻聽的指令…


死亡大概也是這樣,
《馬可福音》第十六章9~14節: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
這在佛教稱之為中有、中陰身,
死後醒過來的第一念會延續死亡的最後一念,
最後一念是什麼,事關重大,
這個平時學校沒教,大家也不談。

弘法或自殺的念頭?
所有現在所做的,未來都將繼續發生,
自己平時的心念是什麼,未來都將繼續,
臨終一念是什麼,再次投生時都將繼續發生,
那是自己曾經設定的,所以佛說要「善護念」,
最好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住善,也不住惡,
善,會投生善道;惡,會投生惡道。

一般人很難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因為妄念斷不了,一下子想肚子餓了要吃什麼,
一下子想稅還沒報,房屋稅還沒繳,
小孩功課寫完沒,聯絡簿簽了沒…
過渡期,淨念可以幫助止住妄念,
也能切換頻道到淨土那邊繼續修學,
再慢慢達到沒有執著及分別心的菩薩境界。


人的意識是否是 "可程式化"?
「一切法唯心所生」,
人要做啥,佛無法干涉及左右,
他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
一切都要靠自己設定,
例子:琉璃王滅釋迦族。
cman4434 wrote:
因緣就是主因與助緣...(恕刪)


不是修 阿含經 的 小乘 嗎??
應該是苦 空...
強調 因緣 應該不對的~~ 有部分屬於 大乘...

楞嚴經提到...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非因緣性,非自然性?

問: 為何楞嚴經講五蘊、六根、十二處、十八界非因緣性,非自然性?

答: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而且相當的深,一般來講,諸法都是緣生緣滅,緣生緣滅的意思是從現象看諸法實相,它是因緣生、因緣滅,即生即滅,一切諸法皆是空,本體都是空。會產生現象是因緣促成某一個假相,而所謂法並不是真的有法,這些法都好像是夢幻泡影,就好像mirage,是幻影。魔術師在變魔術時所化現出來的影子並無其物,有的只是那個緣,各種的緣合在一起,但這只是幻影,它並不是真實的。從這個現象來看,諸法是緣生、緣滅,諸法本性空寂,並沒有諸法。諸法就好像做夢一般,像幻影一般,就好像空中花,眼睛有飛蚊症的毛病,顯現出來的影像,其實,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可是,對一個有飛蚊症的人來說,就會看到空中有很多蚊子,在那邊飛過來飛過去,這個是從現象來講,也就是從凡夫地執著有這個現象。

但是,佛陀告訴我們緣生是緣滅,而在楞嚴經裡面又說非自然非因緣性。什麼叫做非自然、非因緣性?非自然的意思是說非自然生,非因緣性也是非因緣生。一方面非自然生,一方面非因緣生,這兩者要把它放在一起看待。非自然生,意思並不是無中生有,非自然等於就是緣生。非因緣性,它又不是因緣性,這是楞嚴經或其他圓覺經,在講圓頓敎的教法,這是最高的中道實相。最高的中道實相,是不落二邊,亦即不落於空邊,也不落於有邊,不落於無因緣,也不落於有因緣,這是中道實相。楞嚴經它所講的是屬於佛性論的經典,它是屬於圓頓敎的經典。它是屬於最高最高的佛性,佛性是非自然性、非因緣性,是離二邊。這個意思就是一方面不能講沒有因緣生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