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台灣的高職畢業生為何不能直接報考普大的碩士班?


bobbycomboy wrote:
30~40歲還是要多拼一點,那麼年輕就老態,不是好方式.
我一位同事,年近50,如果在一家公司好好的幹,至少都有執行副總的職位,不過他選了些許的startup公司,不斷嘗試,或有金錢損失也樂此不疲,你這麼年輕,心態這麼老態,應該感到汗顏才對.


那B大您呢? 只剩張嘴?
balance0910 wrote:

蓋了三十幾樓,很簡單幾句話就了解了
1.曾經在聯考受挫,因此投向高職。
2.因曾受到挫折,所以在高職發憤圖強,功課名列前茅。
3.深覺得自己本事已達可以輕易攻讀研究所能力。
4.卻忘了,那些在聯考遙遙領先的人,當他們全部都沒學習、進步?
5.自視甚高,無法接納他人建言,除非真是能力超群,不然未來絕對有比聯考挫敗更大的事情等著。...(恕刪)


又開始自言自語了

1.我沒參加過甚麼聯考,如果說有也就是二專聯考,投向台電在我那年代多著,不差我一人
2.我高職成績差得很,還名列前茅?
3.輕易攻讀研究所本來就是很輕易就可攻讀,有很特殊嗎?
4.聯考遙遙領先的人,大多數是當螺絲釘的材料
5.我不缺挫敗,接納他人建言也要看這個他人夠不夠格啊

你的遭遇大家都瞭解
bobbycomboy wrote:
又開始自言自語了

1.我沒參加過甚麼聯考,如果說有也就是二專聯考,投向台電在我那年代多著,不差我一人
2.我高職成績差得很,還名列前茅?
3.輕易攻讀研究所本來就是很輕易就可攻讀,有很特殊嗎?
4.聯考遙遙領先的人,大多數是當螺絲釘的材料
5.我不缺挫敗,接納他人建言也要看這個他人夠不夠格啊

你的遭遇大家都瞭解


實在看不下去了,全世界最會唬爛的人:

1.高職成績很爛,如何考上二專?

2.看之前文章,自詡成大畢業,但自覺比不上專科畢業同事,讀過台北大學,讀過台大、清大、交大研究所?還讀博士班?用頭腦想一下,有可能嗎?但是都有讀過,都沒畢業,唯一的可能是第一關書審就沒過,更不要說就讀了,出一張嘴誰都不會,我還哈佛博士學位呢?上市公司總經理...

3.自吹在公司負責的部門有行銷,採購,研發部門...,有人負責這麼多部門的嗎?除非一人公司

4.常常自誇收入是全台灣1%之內,1%內年薪也不過二百多萬,有很多嗎?不要說賓士,200萬,勞也買不了幾支.

5.說自已的小孩讀高職,要是他的小孩國中基測PR99可以讀建中北一女自願去讀高職,或許還有說服力,不然PR只有70,80,本來就是讀高職的料,有什麼好奇怪?我的大女兒國中基測PR97,不算頂尖,大學也只上中央,大一多益考835分,(皆在01有PO過,有興趣可以去查),畢業後準備出國讀書,20年後,我們再來看是讀高職的貴公子有成就,還是我讀一般高中的女兒有成就.

6.自大的人通常都很自卑,不要再唬爛了...
bobbycomboy wrote:
看來說出自己的經歷了...(恕刪)

比別人多活幾歲 但卻這麼可悲 蠻不簡單的
我至少還了解自己 不像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紀還活在謊言之中 (當然我不是指自己 某人的回馬槍用的還真爛
加油 你只剩一張嘴了
sgconduty wrote:
實在看不下去了,全世...(恕刪)

不要太認真 一個loser而已
sgconduty wrote:
實在看不下去了,全世...(恕刪)


我覺得他應該是那種應屆的學生 以他的發言用詞不像是老一輩的 我覺得他應該是個小鬼 還在讀書的那種 (應該是7年級尾以後的)
我身邊很多長輩 沒人用"超屌"這種用詞 同一輩的也沒人在用 因為那對人生的歷練跟修養是一種侮辱

通常一些小鬼喜歡用的對應方式就是沒有原則性地強辭奪理


如果他真的有他所說的經歷 他肯定年紀不小 但為何他還問這種問題???這個跟年紀不符合吧??
沒人脈嗎???不是讀過很多學校嗎?同學都死光了嗎??還是根本沒這回事??




1.單憑 一間學校 的幾題題目就斷定高職生 可以考研究所
真的是 太神了
喔 費爾茲獎得主 知道 10進位的算術 1+1=2

那小學生 也知道 是不是 小學生也可以得 費爾茲獎

2. 樓主的小孩 憑實力 錄取 建中/一女 不去念 跑去念高職
這時候 來說嘴 還比較有點 說服力
LIKE-SEIKO wrote:
1.單憑 一間學校 ...(恕刪)

大家幫忙他吧
我推薦這一間 聽說不錯
http://www.mmh.org.tw/taitam/psych/

馬偕精神醫療51年


風華初露

馬偕精神科元老劉瑞騰醫師,1921年生,遠渡東瀛留學,1944年日本東京醫大畢業,並在日本東京帝大精神科擔任醫師,是台灣精神醫學之父林宗義教授的學弟。1945年轉至日本東京都松澤病院,1947年回台灣,就職於台灣省立錫口療養院醫,即桃園療養院前身,而後該院於1949年國民政府接收改制,舊址在今台北市虎林街與忠孝東路附近,此為全台第一所精神科公立療養院,劉瑞騰醫師1950年升任為該院副院長。因感精神科專科醫院之不足,而於1961年加入馬偕醫院。

馬偕醫院精神科/身心內科有著悠久、優良的傳統,是早期台灣精神醫學界的重要起源地。後進學子在前輩蓽路藍縷的堅實基礎下,再創新頁來服事這世代的人們。
曲港跳魚

1961年6月1日在內科系內成立神經精神科,由劉瑞騰醫師主持;1966年7月,羅慧夫院長指示由劉瑞騰醫師主持每週一次全院性的「完整醫治討論會」,強調身心靈群的完整醫治。1966年9月劉瑞騰醫師推展自殺未遂患者的調查及防治,並於1969年3月6日成立東南亞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之後,馬偕身心內科(即神經精神科)正式成立於羅斯福路分院(今古亭區YMCA處),劉瑞騰醫師擔任首屆主任。1979年3月精神科遷於台北中山北路;1980年1月,劉瑞騰醫師到日本九州大學進修期間,張典齊醫師代理主任。1981年7月張典齊醫師辭職,劉瑞騰醫師再擔任主任。

1981年7月於台北院區二樓設2A、2B病房共18床。1985年6月1日,洪奇昌醫師續任主任。1986年7月4日,病房遷至淡水院區33及34病房。1987年7月1日,馬偕神經精神科正式分為精神科與神經內科,自此33病房成為精神科專屬病房。同年,馬偕台東分院成立,吳光顯醫師任台東分院神經精神科主任。1987年9月,洪奇昌醫師從政,由曾憲洋醫師續任主任。曾憲洋任職主任期間致力住院醫師的培育養成,視病猶親及教學認真的態度,鼓勵後進豎立良好的典範。
行遠自邇

1991年7月1日,曾憲洋醫師另有高就,遂由吳光顯醫師接任主任。馬偕精神科在吳光顯主任的領導下,逐漸成長卓壯。1992年7月,淡水院區38病房增設身心病房六床;1994年7月,身心病房12床改設於淡水院區39病房;1993年8月開始居家照護業務。1994年起,本科更進一步規劃未來的規模。1996年,簡錦標教授在本科開設恐慌症團體治療特別門診至今,助人無數。
晨曦曙光

1999年7月1日,劉秋平醫師接任本科主任。劉秋平主任經歷完整,在台大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歷任三軍總醫院、國軍北投醫院等主治醫師,1991年到本科任職。劉主任在前人既有的基礎上更建高樓,除了積極建設科內軟硬體設備、加強科內人員訓練、注重科內學術風氣之外,更與大台北地區各精神醫療機構合作,並拓展社區精神醫療、復健精神醫療的領域。1999年10月1日,本科於台北院區增設急性病房(5C病房)15床及日間病房,擴大本科的服務。

2002年底,新竹院區成立,徐堅棋醫師開始支援門診業務,擴大精神科的服務;同時期,台東院區在陳灼彭主任的主持下,台東精神醫療的可以獨立運作且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劉秋平主任的領導的四年之中,馬偕精神科在質與量上,都有穩健而顯著的成長。然而,劉秋平主任辛苦劬勞,為科奉獻,身體有了變化,劉珣瑛醫師接手掌舵。
燕子飛時

2003年9月,劉珣瑛醫師接續科主任,開展馬偕精神科的新風貌。劉珣瑛主任為英國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於2001年回國之後,在本科大力推動研究風氣,讓長年以堅強臨床服務的馬偕精神科,更加添學術研究的角色。劉珣瑛主任在本科既有規模基礎上,從學術、臨床、制度等各層面強化本科體質,特別推動本科學術研究與各專業在職進修。自此階段,馬偕精神科開始有多項國科會、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研究計畫案,並與多所國內、外的研究機構或學校進行合作研究。本著重視學習成長與積極培育人才,多位主治醫師、心理師、護理師等陸續接受醫院公費至國外、國內著名機構進修。

2003年於台北院區增設「兒童日間照顧中心」、2004年下半年擴建淡水院區急性病房(現33病房)、2005年增加日間病房的服務與病床數。本科重視精神醫療的生物、心理、社會、靈性整合性服務,各專業蓬勃發展齊頭並進,開創發展各項職能復健、心理治療、社工服務等,嘉惠病患。
大鵬展翅

鑒於國內自殺率逐年增加,為回應時代需求,馬偕紀念醫院於2005年11月重新揭牌「自殺防治中心」,以特殊單位的組織架構與精神科並存,由劉珣瑛醫師兼任主任,建立國內第一所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結合服務、教學、研究的模式,自我期許為國內自殺防治的標竿醫院。

2006年4月,劉珣瑛主任帶領2位主治醫師(方俊凱、林承儒)及1位總醫師(吳書儀)前往美國參訪自殺防治的重鎮─羅徹斯特大學精神科,學習醫學中心如何發展自殺防治。隨後又立即轉往西雅圖參與美國自殺學會的年會,與世界一流的學者共處一堂,開創新視野。其中,我們認識了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林納涵(Linehan)教授,開始馬偕發展辯證行為治療的新紀元。2006年7、8月,方俊凱醫師公費至澳洲國立自殺研究暨防治研究院(WHO特約機構)進修,學習社區與全國性自殺防治的計畫與研究,是台灣第一位至世界衛生組織(WHO)特約自殺防治機構進修的專業人員。此後,自殺防治在馬偕不斷發展,領先群倫。2009年7月,孫藝文醫師接任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在其指導之下,自殺防治工作邁向認證之路。此後,2010年10月取得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林納涵教授認證,成為全亞洲最大的辯證行為治療機構,也是美國本土以外,全球第二大的機構。2010年12月,馬偕自殺防治中心更取得「國家品質標章」(SNQ)的認證。
歷史新頁

馬偕紀念醫院是台灣所有醫學中心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綜合醫院,除了自殺防治中心,馬偕也是台灣最早設立加護病房與安寧病房的醫院。2007年11月1日,馬偕精神科舉辦全台灣首次的「心理腫瘤研討會」;2009年10月25日,方俊凱醫師促成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aiwan Psycho-Oncology Society, TPOS)在本院成立。

2010年7月,由方俊凱醫師續任主任。在院方各主管的支持,以及科內同仁不吝指教之下,馬偕精神科開始迎向第二的50年的開端。為擴大臨床服務與學術研究,我們正邁向成立「精神醫學部」的目標前進。2012年3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前院長陳喬琪教授正式加入我們,成為馬偕精神科的一員,更加顯示我們不斷強化陣容,提升醫療品質。

「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詩篇八十四:6)馬偕精神科在這個世代,將不斷提升,以成立精神醫學部為目標,繼續在台灣的一個角落,為許許多多失喪的心靈,尋找身、心、社、靈的真正平安。
榮耀歸予上帝、平安歸予病人
2010年

國家品質標章(SNQ)自殺防治中心
辯證行為治療與建構主義治療─馬偕自殺防治中心,為台灣建立全方位的自殺防治模式
2010年 台北市勞工局庇護工坊評鑑甲等 喜樂工作坊
2011年 國家品質標章(SNQ)自殺防治中心
戒酒消愁防自殺、五全照顧保安康
2011年 台北市勞工局庇護工坊評鑑甲等 喜樂工作坊
2011年 中央健康保險局台北業務組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醫療服務改善計畫」社區醫療服務 金牌獎
2011年 中央健康保險局台北業務組 馬偕紀念醫院
便民服務 銀牌獎

ryox22001 wrote:
大家幫忙他吧我推薦這...(恕刪)


不錯啊
瞭解自己很好

的確需要多瞭解自己的需求
sgconduty wrote:
1.高職成績很爛,如何考上二專?

2.看之前文章,自詡成大畢業,但自覺比不上專科畢業同事,讀過台北大學,讀過台大,清大,交大研究所?還讀博士班?用頭腦想一下,有可能嗎?但是都有讀過,都沒畢業,唯一的可能是第一關書審就沒過,更不要說就讀了,出一張嘴誰都不會,我還哈佛博士學位呢?上市公司總經理...

3.自吹在公司負責的部門有行銷,採購,研發部門...,有人負責這麼多部門的嗎?除非一人公司

4.常常自誇收入是全台灣1%之內,1%內年薪也不過二百多萬,有很多嗎?不要說賓士,200萬,勞也買不了幾支.

5.說自已的小孩讀高職,要是他的小孩國中基測PR99可以讀建中北一女自願去讀高職,或許還有說服力,不然PR只有70,80,本來就是讀高職的料,有什麼好奇怪?我的大女兒國中基測PR97,不算頂尖,大學也只上中央,大一多益考835分,(皆在01有PO過,有興趣可以去查),畢業後準備出國讀書,20年後,我們再來看是讀高職的貴公子有成就,還是我讀一般高中的女兒有成就.

6.自大的人通常都很自卑,不要再唬爛了......(恕刪)


1.讀書不是太困難的東西,別將讀書看得太難,當年二專錄取率不過是15%左右,就算是7%的錄取率,花一點時間一樣可輕鬆錄取

2.書審沒過還能正取去修學分?你也太天才了

3.能力本來就有差別,你大概不懂甚麼是體制內創業吧,要檢討別人時,請先達到公司願意讓你成立一個全新的事業單位,否則剩下的對你而言都是不可能

4.我自誇1%?我何時自誇了?200萬本來就沒甚麼,有何好自誇?既然有人問,當然要拿出個主計處說明大概目前的狀態,200萬真的不多.

5.我高中入學考應該是PR10~20吧,爛得很,我小孩當然也不會想讓他只會讀書,我們家族一般都在PR99~PR96左右,博士也好幾位,不過都是當螺絲釘的料,不用太生氣,只會讀書真的難成大器.

6.我當然很自卑啊,如果我跟你一樣自大,就不可能到達我目前的高度.相信很多成就越高者,應該都很自卑.

年齡那麼大了,就不要隨便動怒,基本上你應該還離很遠.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