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唯一 wrote:當然不是啊問題是20元也不是黑松定的價錢啊裡面也不是只有黑松 製造的成本啊消費者買的是終端售價當然是由終端售價去算啊以每單位售價去推很合理啊...(恕刪) 假設你賣東西給超商你的出貨價是10元,超商賣20元你的10元裡 利潤3元/稅金1元/人事成本1元/原物料成本2元/其他成本3元你現在物料成本少了5.7%請問要調整出貨價格為.....??
黑松算倒楣被別人爆料吧!不用50步笑100步統一企業也漲很大,最常喝的統一豆漿20元系列利樂盒從500ml→481ml→450ml,漲5%要我掏21元的話~我還很樂意甘願勒,但卻搞這種小動作臺灣的的商人特別愛在CC數上動手腳要嘛就光明正大漲價....偏偏消費者也愛吃這一套寧可花20元買400ml利樂盒,也不會想去買15元375ml,或是2包10元250ml還是隔壁的日本好!什麼樣外觀,就是相應的CC數。鮮奶一瓶一公升就是一公升,哪有什麼九百多ml...
商人的手法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500 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450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410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375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340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310ml)內容物變少,售價不變(275ml)變少幾次之後,東西已經比第一次的少了一大半所以再次改包裝(容量回到第一次的容量),價錢一次漲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