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車廂的寧靜度、清潔度都不錯,也沒看到有人是全程站票的,三不五時有人來打掃
應該算是等級好一些的車種吧,若是如發文者貼的綠皮車,可能我也坐不下去
不過,我在大陸遇到最特別的交通經驗應該算是上海到江蘇之間的長江汽渡了
那時是冬天,最怕遇到江上起霧,只要起霧時,所有渡船都停擺,若車多時,等上半天是很正常的事
不曉得是不是常常久等不耐煩,每次船(船很像二次大戰那種開口笑)靠岸時,後面的車就開始按
喇叭,前面的車就爭先搶後的開出去
這種汽渡我很確定一件事,船上沒熱水讓你泡麵


hudayaniu wrote:
繼續給鄉民補課: 大陸的硬座車不完全是這樣的,有的車很舒適,有的車如大大的貼圖。
怎么分辨呢?
1 顏色
綠色的車不要坐,不知道綠色的為什麽就是低等?---可能原來冷戰時候便於隱身吧,但新款的機車便改由其他顏色吧,比如藍色的相對好點!白色的最好---動車CRH(和高鐵機車相同,但差別在於和普通車走相同線路)其他的是中間地帶,紅白相間的中等車廂啦
2車號
動車是D+數字,藍被車T+數字 紅皮車 K+數字(or N+數字),綠皮車就是四位數字了
另外
怎么用島國的思維理解這種現象呢? 看到這個問題的驚訝程度大小,反應的是各位鄉民的眼界的開闊程度,假如我們去印度坐火車,那我們可能會想到 貧民百萬富翁 里的場景;去日本坐火車則會感到些許羨慕。大陸狠大,雖然有很多很現代的東西,但就像這個星球上有先進國家和落後國家一樣,大陸有很多東西拿出來會讓生活在台灣這個鼻屎大、M型社會還不那么嚴重的地方感覺不可思議,比來比去沒有什麽意義啊。
以後在大陸坐火車,不妨可以這樣思考問題。評價一項服務要算一下其性價比,比如綠皮硬座的火車,單單考慮歷程1000k路程¥40元,1k4分錢,我就覺得很超值,畢竟市場決定產品or服務,(選擇垃圾較多的車是自己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也不可原諒)放眼地球除了印度,我想不到那裡還會有比這更便宜的鐵路運輸票價。餐館吃飯也是一樣,在抱怨大陸餐館衛生、口感不如台灣的同時,不妨想一下有用足夠多的銀子去買這些心目中理想的服務嗎?在大陸這么多年小弟覺得,大部分領域大陸這邊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小弟經驗,在大陸這邊花錢最好先看一下價錢,然後就能知道服務水平大概是什麽檔次了,去大排檔吃飯即使裡面有小蟲小弟也不會抱怨,因為小弟覺得小弟花的錢沒有到大能夠使小弟對做菜的廚子大聲吼叫的數目,要是到了一定檔次的星級飯店,服務員把別人點的菜上到我的餐桌上也不會給錢,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