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田空港正式的名字是 "東京國際空港".
同樣地, 金浦跟虹橋也都算是國際機場等級的.
雖然松山機場曾經是國際機場,
在日本統治時代還有飛過從柏林一路飛, 經過台北到東京的航線.
不過松山機場真的太小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dearjohn wrote:
說到這,我就覺得有點...(恕刪)
日本的確真的很進步!
今年我第一次去日本,也去了兩次^^
我去過中部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都是搭乘日本航空~
中部機場有名鐵可以搭到名古屋、歧阜等地
關西則有JR、南海、神戶高速船可到市區
而台灣呢...來回桃園機場竟然還是搭那種舊舊的國光號...
而且司機的服務態度真的很$%$....
唉~台灣人那些目前"當家"的中年歐吉桑只會吹捧美國的好,美國多好多好~
就像我爸這種...心理還是認定日本十惡不赦什麼日本統治台灣50年怎樣的
學日本那套幹麻!(被K黨影響太深)
每個政府官員學歷都是美國XX大學什麼的~
明明日本是亞洲的先進國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偏偏什麼都愛學老美= =
美國人家地大所以開車、搭飛機,鐵路則是發展2266...
台灣跟日本一樣地小人稠,要有方便的鐵路建設才符合台灣的國情~
dearjohn wrote:
當台灣的媒體, 拼命宣傳台灣的悠遊卡有多好用時,
都不知道日本的西瓜卡已經很進步, 不管購物, 買票, 劃位, 什麼想得到的功能都有.
有時也不是大家都是井底之蛙,
悠遊卡在台灣不能像日本甚至香港那麼炫,
主要還是台灣過時"法令"的限制,
限制單純的悠遊卡不能有"付款"的功能,
除非發行銀行聯名卡,
簡單來說就是這塊大餅很多人垂涎,
各方勢力怎麼可能看著半官股的悠遊卡公司獨占這個利益,
所以就造成"各據山頭, 但規模一直做不起來"的窘境,
看看全台灣交通智慧卡有幾種就知道, 台北一個, 桃竹苗中彰投一個, 南部還二個...
結果只有台北的達經濟規模...可是口袋裡卻要多出好幾張爛卡(包含I-cash等等)
(悠遊卡之外的卡還不給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