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chao_liu wrote:
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在將近100年後,2007年第二條縱貫鐵路通車--高速鐵路。
我喜歡這個說法

dearjohn wrote:
目前的鐵道是 1908 年完成, 縱貫鐵路,
從基隆到高雄港. 沒有經過台中.
dearjohn wrote:
後來於 1918 年完成花東線, 採用五分軌, 不過月台空間保留升級給七分軌.
舊山線於 1920 年代左右完工.
舊山線又叫做台中線.
Orion wrote:
舊山線指的是1998/9/23前的三義~后里這段鐵道,不是整個台中線。
這段路線因為坡度達到千分之二十五,影響行車速度還有沒法開貨列。
再加上三義到泰安這段除了勝興車站還有167號誌站兩處可以會車外,其他都是單線,
嚴重影響列車運量,成為南北往來的瓶頸點。
所以才會修築新山線,用高架與隧道方式連接三義跟后里。
原本勝興還有泰安站就併成新泰安站。
...(恕刪)
DR3100柴聯自強號 wrote:
以前的舊山線是指竹南至彰化,但是現有的新山線也是竹南至彰化,只不過新山線把舊線瓶頸路段,重新設計改線,事實上60%舊山線跟新山線一樣,40%新舊線分開,大家會以為停用路線是指舊線,其實不然
DR3100柴聯自強號 wrote:
會車問題,事實上台鐵每個車站都可以會車或待避,除了一些車站只有通過線之外,都可以來進行,不分單雙線
三義跟泰安這兩站也可以會車或待避,只不過勝興車站還有167號誌站兩處,比較有名而已
Orion wrote:
再加上三義到泰安這段除了勝興車站還有167號誌站兩處可以會車外,其他都是單線,
嚴重影響列車運量,成為南北往來的瓶頸點。
To Be wrote:
我支持 dearjohn 開討論串來討論這個主題
事實上,人類社會有許多的建設都有延續性
從住在某個地區人民有現實的需要開始,到歷經規劃、施工、完成、後續的使用,往往會歷經數十年以上的時間
而在這數十年之間,也許政權已經換過好幾個了
事後我們在討論這段歷史時
把其中一個政權抹去不討論,或是過於強調某一個政權的功績,就會有失公允
當然
dearjohn 提出了他的歷史觀點,這個觀點也許還不夠完備,但仍無損於其顯現言論自由的價值
其他的網友若是有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去搜集資料來反駁他
而在這正反意見交流中
我們就可以對台灣的鐵路史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所以我支持 dearjohn 絕對有充分的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