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降低大學學歷門檻,對國家及個人的影響

c1026yz wrote:
求學問是個人的事,以個人來論沒有錯,但是無論公私立的學校學費高低,每個學生都有我們沒有看到的教育資源投入。


如果教育資源的來源都是出自於學生繳的學費的話,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所以,政府對公立學校的補貼,其實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一般來說,唸公立大學的學生,大都屬於中產階級或以上的家庭
但他們卻享有最多的補貼
而中低收入戶的子弟因為大都唸私立學校,而享受不到補貼
這反而是一種劫貧濟富


c1026yz wrote:
以社會需求而言,教育程度高固然好,但是如果只是門檻降低,而程度沒有差異,那就沒意義了~


有沒有意義要由當事人自行決定,若學生覺得他去念這學校對他自己來說有意義,且他也願意負擔學費
那我不覺得別人有立場去反對
如果他自己覺得沒意義,那他可以選擇不要念
roseflower wrote:
各位可以看看,有很多國立大學的學生都說自己英文好,很愛炫耀
可是真的叫它們去考全民英檢時,全班60個人,只有5個人及格.
很多連英檢都不敢去考,
這真的叫國立大學,真的素質好嗎?
...(恕刪)



妳應該沒看過更糟的吧

妳何其有幸

能在清交教書

哪天妳去任教於...連念都連念不出來的學校

妳就知道差別了
我是覺得,高等教育是高投資高獲利。投資100萬下去,可以回收200萬。
因為今天學歷貶值,如果唸的是冷門大學,利潤一定會下降。


「但是冷門大學的學費不會比較便宜」!!!!!!!!!!!!



變成高投資低獲利,這就是盲點阿。
以我的立場來講,如果小孩只考得上冷門大學,那我絕對不會讓他去念的。
送去當學徒還比較好,低投資低獲利。
反正一樣都是低獲利,繳那麼多學費幹麼。
還有一個影響,就是教授會被嚇到,會有意想不到的師生立場,好像都變了調。


gameheven wrote:
我是覺得,高等教育是...(恕刪)


你的圖示是無圖示
好好笑.
很有趣
gameheven wrote:
我是覺得,高等教育是...(恕刪)

還有個盲點是,當高等教育普及化,實際教育程度卻不這麼高等,而會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的家長,應該有大多數的家長會讓孩子上大學。 而這樣是得是失呢??
gameheven wrote:
以我的立場來講,如果小孩只考得上冷門大學,那我絕對不會讓他去念的。
送去當學徒還比較好,低投資低獲利。
反正一樣都是低獲利,繳那麼多學費幹麼。
...(恕刪)


如果您的小孩說他願意自己打工賺學費,或是申請助學貸款,以後工作自己還
無論如何都想唸大學,即使是冷門學校也無妨~
您也不讓他去念嗎?




"無圖示" 好笑 +1
小弟有幸跟不幸的有機會管理公司的104!


阿榮0214 wrote:
學歷只是公司對你的第一眼印象及基本要求,其他的部分還是要表現在工作上才是~



這位大大說的!呵呵我只想說每張履歷表都是大學畢業還有更多是國外回來的!現在去看你讀那所大學什麼科係!

都很浪費時間我都直接看工作經驗了!看完才想說來看看是什麼學校的!

大家都是大學生跟大家都是小學生好像沒什麼差吧!重點是頭殼裡裝的東西!
很多人對現在的大學教育很反感,覺得失敗,
現在的大學生不如以前的大學生,
現在的大學學歷不如以前的大學學歷。
其實以總體來看,現在的人力水準比以前好。

30年前的20歲年輕人有多少人可以受到教育?
那時候的義務教育可是只有6年,
不要說是學英文可能連字的認的不多。
而這些就是教育普及的優點,提供了水準較高的人力。

以現在20歲的年輕人來說,
多少都會有一點電腦的概念吧,
至少會比20年前的20歲的人好;
普遍的英文程度應該也比30年前的20歲的人好;
專業的能力雖然不多應該也比30年前的20歲的人好。

如果一個學生在大學4年裏,真的什麼都學不到,
這裡並不是全指學業,社團、人際、興趣、專長、全方位都提共了學習的機會。
那也不用期望他在4年的工作裏能學到什麼。

台灣可能有的競爭優勢應該就在於這些人力吧。

BensenYang wrote:
先說底薪
技術員 頂多16000 + 一些津貼 算2萬
工程師 至少 38000 + 一些津貼 算4萬

我猜你不是在科技業吧...
你沒看過三萬塊的工程師嗎?
技術員也有薪水四萬以上的...

賺錢是看能力還有運氣,讀不讀書也許有關,但是跟能不能賺大錢也沒關係
我堂弟高職畢業已經當老闆了,月入數十萬,我大學畢業一個月還在領四萬多死薪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