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分享] 現在人的殺手--憂鬱症,自己進來檢查檢查吧!

我不知道我剛剛的發言哪裡讓Asimo118誤會了
我沒有說FYU沒病亂看醫生,我只是說應該要找適當的對象
台灣的心理治療系統和資訊的確不完善,所以我也是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樣的訊息
諮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執照都是這幾年才通過的法案
所以我現在再強調,台灣應該是沒有心理醫師,能開藥的應該是精神科醫師
精神科醫師跟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師所學習的專業領域是不太相同的
就我的瞭解,除非同時具有精神科醫師的執照,不然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師都沒有開藥的資格
所以一般而言,合格的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師應該不會一直要你吃藥
台灣的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師夠不夠專業呢?
我也不敢說,但醫院的醫生也無法保障就一定能給你最好的治療

台灣的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師的資格其實很多部分都還蠻嚴格的
像是學歷要求到相關科系的碩士以上畢業,也有一定科目修習的規定
也如同醫生一樣,需要有全職實習的一定時數,並且也需要專業證照的考試
當然大家還是可以質疑這樣的過程不一定能保證出來的心理師與諮商師的品質
但是我相信這樣的訓練在醫學領域不見得這麼完整(我指的是心理諮商與治療方面)

我在這裡只是要分享一下我瞭解的部分
由於台灣這一部份起步晚,而且有很多被誤會的地方
希望大家真的要正視自己的問題
但也不要認為有開藥吃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另外,網路諮商已經有人在做囉,張老師已經提供這項服務了
國內還是有不少不錯的機構可以提供這類型服務
而且已經算是很容易取得的資訊

而藥物方面,憂鬱症應該不只是有百憂解這個藥,不過我也不確定還有什麼藥
但是我只能說,要不要吃藥或是應該進行何種療程
還是需要經過專業人士的判斷
真的認為自己有心理上的問題與困擾的人
不要擔心別人的眼光,尋找專業且合格的諮商或臨床心理機構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台灣的醫師真可憐,不想多開藥,也被病人嫌;多開藥,也被人唸。

我目前也在某個小診所「兼差」,就曾親耳聽過病人跟護士小姐抱怨:這個醫師開的要比較少,我們要改個時段給另一個醫師看。而護士小姐告訴患者:藥少但有效,能把病治好最重要。那位患者沈默了一下,還是進來給我看。這一次,我「多」送她好多「miso(味素)藥」,讓她高興的離去。
Albert Einstein: Ich muss nicht alles wissen. Ich muss nur wissen, wo es steht.
謝謝ptx的關心
找醫師之前我也做了些功課, 甚至看了多家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 但大醫院的醫師都隨便問問症狀, 然後開藥草草了事. 我最後是在台北市立療養院固定回診的. 台北市立療養院算是精神科方面比較具有規模的醫院, 也具有諮商師及團體諮商課程等, 可惜皆是週一到週五的上班時間, 對於被此症所苦的上班族, 或是在學學生而言, 每週向諮商師回診或者上課是不可能的. 記得先前有報導指出, 為憂鬱所苦的族群, 多落在青少年及中老年人. 亦有可能是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生理變化造成的心理障礙, 但多數的精神科醫師並未深入了解就開藥了事, 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根源, 這是我所排斥的.
就藥物方面, 除了百憂解, 尚有許多其他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的治療藥物在長期服用後, 決不可以突然中斷, 會有禁斷症狀, 嚴重時會影響生命安全.
正如您所說的, 台灣的心理治療系統和資訊的確不完善, 很多人求助無門也是個隱憂. 其實憂鬱症的治療與研究存在已久, 但台灣社會開始注意這個文明病也是這兩三年來的事情吧! 重視是好事, 但是大家還是要學習怎麼面對和處理... (很難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倒是真的...)

所以在01上接受的洗禮, 以敗家解除壓力, 這也是治療的一種吧!!!
敗家主義, 吾輩所宗...

還蠻準的
我個人的確是憂鬱症患者
當我第一次去找醫生時前後只談了十分鐘吧(大概是人多)
他就開了百憂解跟安眠藥給我
可是這短短的十分鐘裡面真的就讓你了解我的症狀了嗎
這點真的讓我很疑問
而且百憂解的副作用到是讓我的心情變的更糟糕了(頭暈想吐到睡不著)
我想這點大概是為什麼他把百憂解跟安眠藥一起開給我的原因吧
當然我也換過兩三個醫生
但是有幾個醫生都是問同樣的問題
大該都是問我說之前在哪邊看過
那他開什麼藥給我
好一點的還會問一些我的感覺如何
有沒有沮喪或想自殺等等之類的
比較糟糕的就問完我上一個醫生開的藥後就直接開一模一樣的藥給我 = ="
現在是有找到一個不錯的醫生
目前正跟心理諮詢師約時間

騎天鵝咬警車 ◎◎"
這個量表有點被過度使用啦.....

如果我沒猜錯,這是從流行病學中心憂鬱量表 (CESD) 改過來的,這裡有一些重點沒有被提到

1. 這個量表只有評估過去 『一週』 之內的變化,所以可能在不同的時間點起伏很大,得分在 16~26 之間的人可能憂鬱,也有可能只是適應障礙。
2. 自填性質的憂鬱量表常常容易發生兩極化的分數,程度中等偏高的常常會寫成分數很高,但那不一定代表你憂鬱
3. 憂鬱的診斷必須排除許多其他的精神疾病,尤其這個量表無法區分焦慮與憂鬱。
4. 這樣做出來的分數如果真的超過重鬱症的標準,很容易誤導原來不是憂鬱的患者進入情緒的惡性循環裡面,本來只是輕微的焦慮,會被誤導為憂鬱。

所以,在不同的時間來做看看,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是會改變的。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我全選最右邊的答案
結果是54分!
有沒有人可以破這個分數呀?

我是4分,可能從小到大我比較樂天派吧!壓力大的時候,找朋友去跑個5000公尺,給他流個滿身汗,回家沖澡,就有種把壓力給沖掉的感覺;不過這也是現在啦!不知道將來我的分數會不會暴增就是了

24.... = =||

其實我是黑暗人...
http://about.me/cornguo
Asimo118 wrote:
牽扯到心理的問題. 人在面對機器, 跟面對醫生, 或是面對自己可以信任的人的時候, 所有的反應都會不同. 加上肢體語言等等... 我想這是網路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的

給您拍拍手,您的觀念很正確,要把精神科醫師在診間使用的評估方式原封不動的放在網路上是很危險的事情,同樣的問卷,醫師問、心理師問、社工問、護理師問、研究助理問、或是自填,就已經會造成很大的差異了,紙本和網路填答的差異也很大,所以網路上必須使用新的量表和測杜方式以避免誤差,究竟能不能真的起到諮商的效果,我個人其實蠻悲觀的。

ptx wrote:
台灣的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師夠不夠專業呢?
我也不敢說,但醫院的醫生也無法保障就一定能給你最好的治療

以我所知,目前本地的診療方式還是精神科醫師轉介個案給心理師(諮商師),進行個案管理諮商與治療,比較大的院所或是精神科專科醫院都會有心理師的設置,但是實在是僧多粥少供不應求。
心理師的執照近幾年才開放,諮商被限定要有執照才能收費,所以這幾年心理師還是在院所體系裡面,不太可能出來,醫院裡面太缺了。
我相當認同心理師在治療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心理師的時間非常難排,一個病人一小時,還要加上追蹤、團體治療,服務量完全趕不上診間的需求,大部分的醫師只好選擇藥物。在心理師缺額補滿以前,很難過的說,也只能這樣。


北極熊熊 wrote:
這一次,我「多」送她好多「miso(味素)藥」,讓她高興的離去。

往好處想,你進行的心理治療是很成功的,味素藥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用的 SSRI 便宜多了,後者每日藥費動輒上百,味素藥不到十元,你可以好好對待其他人。
我最恨那種應該吃藥的病人,一個月給他一萬多塊的藥,希望他好好吃讓中風血糖血壓好好控制,結果回來跟我說他都沒吃,浪費了資源不說,身體也被他自己搞壞,每兩個月來見面一次,走著出院,兩個月後又躺著送進來,怎麼說都沒用。


FYU wrote:
所以在01上接受的洗禮, 以敗家解除壓力, 這也是治療的一種吧!!!

這還是不鼓勵啊,敗家的理由如果是要解除壓力,那麼還是應該去找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師談一談。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還好還好…我還有十五分
可能是天天都在看生病的人吧(我是emt)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