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搶救雷恩大兵的主旨是什麼

cougar2015 wrote:
美軍會強大就如他們海軍陸戰隊口號
絕不放棄任何一個隊友
活著見人 死了見屍
這對每一個隊員心理衝擊多大。。。


中華民國在風雨飄搖的50~80年代,為什麼會強大?

因為多數人認同這國家。

會什麼中華民國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服兵役?只會嘴砲、挑釁對岸?

能說說原由嗎?
cougar2015

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服兵役不是只是台灣是這樣。就像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這是世界性,日本,中國到東南亞,,,全出現這2狀況。

2024-05-19 12:46
欽欽欽

年輕人愛的國家跟我愛的國家似乎是不一樣! 別的國家在選舉總統,我們的總統選舉在選國家!

2024-05-21 13:41
厚實的肚子 wrote:
他也一個人打爆整個 CIA...(恕刪)


以電影劇情來說,傑森包恩似乎沒有把cia打爆,他後來又躲起來,威脅Heather Lee不要再纏著他而已。

看編劇啦,說不定下次換jason bourne的老母出來,家人都變成相關人士。這次老爸,下次換老母
若說過去三十年來拍的最好的現代戰爭片(劇本、道具、服裝、場面、演員,導演、拍攝效果,深刻性)我以為三部電影無出其右: 兄弟連,雷恩,敦克爾克。

現代戰爭片是最不好拍的電影類型之一,往往許多大導演就栽在這個題材上,比如吳宇森,史丹利.庫柏里克等等,其實李安拍的那部"比利琳恩的中場戰爭",關於戰爭部分也拍得不好,不過片子基調不是戰爭片,所以問題不大。總之如果想毀掉導演一世英名,就叫他拍戰爭片。

搶救雷恩大兵這齣電影在每一個細節做到幾乎完美,甚至連狙擊手扣板機的那根手指(片中每次扣一次板機就說一句禱告詞的那傢伙)指甲上常見的瘀青都反映在片中,所有的武器裝備百分百還原不說,就連演員的氣質都完美復刻美軍二戰士兵的模樣,這如果沒有在事前進行過相當時間的教育和軍事訓練,是根本表現不出來的。若和兄弟連比,我感覺雷恩勝在戰爭場面的表現和對士兵心理影響的探討,而兄弟連則勝在戰爭中對參戰個人所經歷的各種細微轉變入木三分的刻畫。但是敦克爾克不走雷恩和兄弟連這種路子,而完全是另一種表述方式,諾蘭把戰爭這件事情提升到人在這種處境中一種對存在意義徹底荒謬化的恐慌,但在這種本體虛無之中卻又見到人性的另一種品質:堅忍和希望。諾蘭對鏡頭的處裡獨具意韻, 逐漸渲染的殘酷之中經常乍見某個瞬間的優雅與和諧,要我說,能把戰爭拍成詩一般的迷離,我看也只有他了。

其他國家拍的現代戰爭片,一是沒那麼多錢,二是沒那麼多經驗,三是導演缺乏足夠的深度來思考戰爭,多淪於宣傳或洗白。三者俱足絕非易事,能把拍這種片子拍好的,大多是英美等國,其他國家或許能達到上面其中一兩個條件,但要全部具備的,絕無僅有。

在戰爭片的美學趣味上,英美還是走在世界前沿的,這個大概無可爭議。當然評價戰爭片沒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因為主題本身擺脫不了一定的意識型態和政治立場,只能說從電影這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部戰爭片是否能成為此類型拍攝在業界的經典樣板,而這三部片無疑都做到了這點,我想尤其從事電影行業的人,應該更有此感受吧。
66JOE

勇士們?

2024-05-20 12:07
forestkung

我比較的基點是三十年內的現代戰爭片,一戰二戰越戰波灣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是主要的範圍,三十年以上的不包括在內,我沒說三十年以上的都不如這三部哈,請不要誤解。

2024-05-22 10:29
聖母上身自以為是
樂觀樂觀 wrote:
搶救雷恩大兵這部20...(恕刪)
終須一死
基本上戰場上的基層阿兵哥都是18-20歲的大兵,軍官幹部可能只有24-5歲,殺人跟慈悲僅在一念之間,樓主應該要用20歲年輕人的思維去看戰爭,你要殺人還是放入?

加上二戰時期戰場上通訊不發達,幾十萬的部隊移動轉進,一團混亂。出動小隊去找雷恩,是出於人道的考量,雷恩不走則是出於義氣,雷恩離開他的部隊可能被吃掉,留下來跟則有機會守的住。

現代戰爭可能不會這樣打,敵我懸殊可以召喚火力支援,不行就退下一道防線,真的不行才會死守。越戰以前的戰爭人命只是一個body count,只是個數字。

當然,美國在電影中都會去置入「沒有一個士兵會被放棄」;以前看本書很有意思,一架美軍的飛機被日本擊落,駕駛員跳傘逃生,落在日軍佔領的小島附近,附近有艘美國的潛艇,潛艇太靠近要冒著會擱淺跟火炮射擊的風險,最後是潛艇趁著漲潮靠近岸邊,伸出潛望鏡讓飛行員攀住再開走。

日本兵回憶說:老美瘋了,為了一個阿兵哥,讓珍貴的潛艇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老美則又是另一種觀點。

戰場上有時候就是要有這種小事,才能激勵這些20歲上下的年輕人。
簡單生活家家 wrote:
但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戰爭歷練和血統基因也不是假的,

越窮的國家越能打仗,打爛仗,
正所謂穿皮鞋打不過穿草鞋的.
看看美軍在阿富汗的結局,
更早的蘇聯,在阿富汗也是一個樣.
阿富汗人沒有比較會打仗,
就只是人命不值錢.
放在世界各地大概都通用..........
樂觀樂觀 wrote:
搶救雷恩大兵的主旨是什麼

就是搶救雷恩大兵
不然主旨是甚麼
想這麼多,結局不就是救到雷恩大兵回去
雖然回去的人不多
但戰場就是這麼回事
過程每個人見解不同、感受不同、思維不同
所以有不同的觀影情緒

但是~全片貫穿的一個重點
就是搶救雷恩大兵XDDDDDDD

至於為什麼要救雷恩
結局出來的時候,已經不重要了
畢竟該死的、不該死的
最後都難逃一死
forestkung wrote:
其他國家拍的現代戰爭片,一是沒那麼多錢,二是沒那麼多經驗,三是導演缺乏足夠的深度來思考戰爭,多淪於宣傳或洗白。三者俱足絕非易事,能把拍這種片子拍好的,大多是英美等國,其他國家或許能達到上面其中一兩個條件,但要全部具備的,絕無僅有。

在戰爭片的美學趣味上,英美還是走在世界前沿的,這個大概無可爭議。當然評價戰爭片沒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因為主題本身擺脫不了一定的意識型態和政治立場,只能說從電影這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部戰爭片是否能成為此類型拍攝在業界的經典樣板,而這三部片無疑都做到了這點,我想尤其從事電影行業的人,應該更有此感受吧。


你應該沒看過前蘇聯拍的電影--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是前蘇聯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巨作

卻被美國的好來屋拿去改編成電影,前蘇聯被刺激到自己國內的文學被冷戰的美國拿去拍電影??

於是乎自己動用全國的力量拍這部電影,YT上有介紹這部電影是怎麼產生的

你可以去找來看,我相信你會改觀的,搶救雷恩大兵在這部電影前算小成本電影而已
樂觀樂觀 wrote:
搶救雷恩大兵這部20...(恕刪)


開場的特效做的挺好的

不過後來發現,在水裡一公尺底下,步槍的子彈是打不死人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