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空是什麼

阿胖3106阿胖 wrote:
行深波惹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都前提說了 有至高無上的智慧時 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假的


這段文字我的理解是。。。

依照六波羅蜜修行,發現到五蘊都是虛假。

所以前提是要持修六波羅蜜。


阿胖3106阿胖 wrote:
2600年前 百姓識字率可能不到1趴 那時 為何會懷孕 生病 日出日落 都是未解之謎


想沒有想過一件事,這些知識有沒有可能是特意教導的?

例如善與惡對立面。
mioka

行深波若波羅蜜指的是入深定,波若波羅蜜多之前聽佛堂的人講說好像是智慧的意思~

2024-07-09 12:59
mioka

所以心經其實就平鋪直敘,佛陀告訴你,在入深定的時候,照見了世界的本質,所謂的五感甚至感覺都是假的,度過了種種苦厄~整段文就是直白地告訴你世界的真相是甚麼,不要在那邊自己腦補~~ok?

2024-07-09 16:19
想到我以前在佛教論壇練打字的那段時間。。。

有人比喻:你不曾吃過蘋果,我告訴你蘋果的特殊香味與它的口感,這時候的你能理解嗎?


==============
佛:不可說。。。

說最多的不就是佛他本人。


莫讓自己成為知解宗徒。
77young88 wrote:
說最多的不就是佛他本人。

這句話並不正確 ...

說最多的不就是 ...

代佛宣說的 ... a.b.c.d 種種等人

( " 大概 " 會包括到「我」 )

嗯 ...

比起電視上,背劇本看小抄,滔滔不絕的〔名嘴〕們 ...

悉達多 ...

其實算是寡言的人了

( 誤。他本來就是寡言的人 )

不要單一方面的講說,

他 講經說法 49 年 ...

其實 49 年的大部份時間 ...

靜坐。走路。托缽。腰疼肚子痛 ( 正確無誤 ) ...
空有不二
77young88 wrote:
有人比喻:你不曾吃過蘋果,我告訴你蘋果的特殊香味與它的口感,這時候的你能理解嗎?


這句話沒錯, 我們都是透過本身五感累積知識與經驗, 所以不用再去想或者是揣摩那句話是甚麼意思, 悟了就是悟了, 不過西遊降魔錄那句話也很有意思, 沒有執著又怎能放下執著
mioka

我倒覺得佛陀鼓勵我們不要單從五感去觀察整個世界,因為那些觀感都是虛假的,並不真實存在~反而是要努力的去找出世界和所有事情本質。那麼才有一天有機會能夠證悟解脫~

2024-07-09 16:22
色就是要有空,有空就想色
mioka

你也不過就是諸種色相或者在世界中種種現象的其中一種表徵而已,不管是高低、善惡、美醜都還在整個世界的範疇裡面~

2024-07-09 16:24
水云 wrote:
這句話並不正確 ...

說最多的不就是 ...

代佛宣說的 ... a.b.c.d 種種等人

( " 大概 " 會包括到「我」 )



佛經直譯不難,枯燥乏味。

說的多,做得少。是通病。
GPS死嫩B wrote:
這句話沒錯, 我們都...(恕刪)


彼此加油。
當射出後心裡感覺很空
很多人可能沒有發現。

這個經,講了前面一半,然後,就嘎然而止了。

以深度的六波羅蜜做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看清一切 本來的道理、事實的真相。

嘎然而止。用 涅槃 兩個字總結。

問題在這邊 - -

這位 ... 好吧,正法明如來。

應該是發現了相當重要的事。

『才』會從如來果位,再退一遍,成為菩薩的吧?

不太正確。

在 涅槃 位,再看世間萬相,一定全看懂了吧。

全看懂了。還是想要做些什麼 ...

好把,當就不止在涅槃位。那就 ...

用各種位,做各種什麼便是

一個方向箭,凡夫 → 涅槃。

另一個方向箭,涅槃 → ( 以凡夫位 ) ( 幫助 ) 凡夫。

總有哪部經應該是講 ...

這兩個方向箭,是同步.是同時.

是從這也能抵達那。是從那也能抵達這。

是這麼樣的突破時空。是留下了如此的〔影響力〕 ...

【入法界體性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就有全部的答案
mioka

總覺得你從頭到尾都在掰,但是我沒有證據[笑][笑][笑]

2024-07-09 16:26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