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low wrote:
照你這麼說來,人人去...(恕刪)
大學教育算是一種"投資"
當你要把錢拿去"投資"的時候就要想到可以得到啥跟以後可能的報酬
重點是"大學門檻提高"對競爭力不見得有幫助
好
這邊有人提起當初職技教育
首先現在也有高職
可是回到15年前
當初所謂高職大概都會被掛上"不喜歡念書"或是"沒用的人"
台灣人的觀念就是死命要往上念
所以高職收到的大部分就是家裡窮困沒辦法重考的
或是程度差到不行的(這樣會比較好??)
現在不喜歡大學生多的都會說高職職技教育好呀
問題是如果你家小孩跟你說 我想念高職你會讓他念嗎??
還有所謂職技教育真的可以解決目前的問題嗎??
15年前也許職技教育廣泛是正常的,台灣工廠林立...
現在多數產業外移..大學生會失業...職技生出來不會失業??還是大學生偉大所以不能失業
念職技體系的就該失業??
說真的
人都已經過18歲了
自己要不要念書,不怎樣的學校值不值得念自己有沒判斷能力??
如果連這點判斷能力都沒有,那把它擺到哪邊都是一樣沒競爭力
學校可以讓他自己招不到生倒掉.倒不掉的代表他有競爭力
可是要用"強迫"的方是我不贊成,只因為他不是名校或是新成立學校就該倒??
我贊成大學學費放鬆,教育成本直接反映到學費上面
有新經營的自然就會成長,無心經營或是不好的學校
想買學歷的自然就會再三考慮...

雖然離開大學聯考已經好多年
現在越看越傷心~~
我們以前的聯考就像是以前鄉下人拿篩子篩選一些稻穀
不好的就把它篩選掉
而現在呢??好像不同了
提高升學率固然是件好事
但卻也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負面觀點
我相信每個家裡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念書
並且考上台清交成
那後段班的呢

難道後段班的不會唸書就真的沒有用嗎?
倒不如先讓他們加強一些技能
有了謀生的能力我看是比較實在的
我爸總是跟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而我卻不覺得如此...雖然我唸到了最高的學歷
但卻覺得學校敎的應該是讓我們以後可以解決生活上問題的一些知識
再者才是讓我們有賺錢的能力
套句峰哥的話
因為全世界的人才都在那
這句話不用相信100%
但是卻是一個關鍵
今天先把問題釐清成兩個部分來看...
一個是人才多寡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
一個是大學學位的價值...
台灣的高級人才夠多,國力才會強盛,國力強盛,才有在全世界競爭的優勢...這兩者是相互的
因此,若反過來說,若只是剔除不好的學校,減少培養人才的機構,那台灣的人才不會增加,競爭力自然薄弱...
因此,剔除不良的大學,只能確保大學生的品質而已,而將國家的競爭力繫於少數的人才之上...未必是好事...
第二個議題,若去探討台灣大學學位的價值低弱,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學生不符期待」...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是要在課業上嚴格把關...
這跟大學容不容易進也許有關,卻不是絕對的關係...
若大家都可以進大學,但是只有一半能畢業...
那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人不想花時間去念大學...
因為太累了....
基於上述的觀點,小弟認為,若以減少大學來提升大學生品質的方向來處理
長久以來,台灣的人才也會漸漸減少(當然不是指現在就一定比較多....或是.....)
但是,若能調升成高品質人才很多...其實才是更有力的...
因此,命題變成,如何提升較後半段大學的品質...會更有發展性....
唉...把關最重要....(但是這裡面問題又很多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