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論坐什麼位,只要是約七十以上的老人、孕婦、病弱、婦幼等有需要的人,我都會主動讓座。
但理直氣壯的討坐位,光那份氣力就足以站到下車了,這樣的情況讓人很不舒服,有智慧應該要可以更完美的處理這事,講句好話軟話「年輕人,我需要坐位,可否讓座給我?」,我相信許多人都會願意讓座,而不是在那氣噗噗。生活靠智慧。
此人應是公職身份或從事教育。
我砲故我在
iamaminimalist wrote:
剛看到一篇日本人寫的關於讓座文化, 值得深思。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16000005-260405?chdtv
日本人在電車不讓座的真正理由。
我親自在日本的電車上看過一個媽媽推嬰兒車,嬰兒車上坐一個,手上再牽一個約4歲左右小孩
全車上沒有一個日本人讓坐,媽媽跟孩童就站著,那時如果我是坐著,我一定起來讓座
這件現象讓我很驚訝,日本人不是很有素質,很有禮貌嗎?為何沒有讓坐的美德?
或許日本人已經習慣這一篇敘述中的思維
台南一中這件事就如同你說的,道德教育的失敗,不管老人本身心態如何,讓座本來就是一種美德
教室掛上禮義廉恥校訓都被民進黨說是威權復辟了,將來的台灣的下一代可想而知
那些支持學生的人,等你老了,遇到這類冷漠的人際關係時就能體會了
要知道你也會老的
或"貞潔牌坊" 的看法,會發現不同世代的人會因當時的時空背景對以上的現象有各自不同的解讀。
它不是對錯的問題,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比如說,過去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是固定的,上下尊卑從屬是不能變動的,但是現代社會的主流漸漸地朝向"流動式"的關係來修正,因此在社會上會同時存在觀念不同的人處在相同的時空裡,這個時候大家講到"同理心",請問是誰同誰的理? 並不是年紀輕的一定要同理年紀大的,這不叫同理,這叫倚老賣老,他未曾老過如何同理?
所謂流動式的關係用在"博愛座"的使用上,應該是
.....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上車後和緩的表達需求,而年輕的理解對方的需求後,體認自己與對方的狀況自然讓座,這才叫"互相同理" 。
一個上車就指著別人要讓座的人,即使他是弱勢,別人沒讓座就被指責,這裏出了什麼問題?
在這個流動的關係裏,
上車的老人釋出的是滿滿的上下觀念,
這個動作把它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推得更遠,
因此以年輕人的觀念裏,
既然你把彼此關係推得如此遙遠,
那我只要不違法就好,
大家都不是很熟,誰理你?
這種行為也同樣適用於親子、師生、上下從屬,在過去有階級性的關係中。
納蘭30幾年前走入職場,20幾年前為人父母,去年為父親送別,深深體會出世代交替,時代的改變,
如果上一輩的人老是用傳統的觀念來衡量下一代的人,相信我,被時代輾壓,滿口抱怨的人一定是你。
我們曾經年輕,但下一代人未曾老過,
該如何因應這個關係流動的世代,操之於己 !
納蘭不畫扇 wrote:和緩的表達需求,然後慢慢等對方理解,體認(甚麼?)後自然讓座...
....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上車後和緩的表達需求,而年輕的理解對方的需求後,體認自己與對方的狀況自然讓座,這才叫"互相同理" 。
整個過程結束,應該已經到站,不用坐了。
告訴你,專心玩手機、對周遭漠不關心的人是會體認個鬼啦...
我個人覺得老弱婦孺不要這麼卑微,就站著吧。
不能站就不要坐公車,不要去賭會有位子坐。
納蘭不畫扇 wrote:相信我,不管你用甚麼觀念去衡量下一代的人,都一樣會被碾壓。
如果上一輩的人老是用傳統的觀念來衡量下一代的人,相信我,被時代輾壓,滿口抱怨的人一定是你。
只是要認命,抱怨就會少一點,如此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