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冷飯熱炒是不是成了主流?

狗子2008 wrote:
說實在的台灣藝人之於(恕刪)


你是不是偷看我洗澡

怎麼連我聽什麼歌都知道
狗子2008

你在河裡洗澡 還怪別人偷看

2022-05-31 16:07
realsync666 wrote:
應胲說沒人要培養出色(恕刪)

就如同上面po的網路創作型歌手,
有能力有顏值都想自己賺,
沒宣傳沒炒作能力,
終歸變小眾然後消失,
這也怪娛樂圈水太深,
新人不敢進,只想自己賺,
無法促進大眾利益,
結果樂壇撿到的新人大多沒辦法能力與顏值兼顧,
開放整容風氣或許可以挽回一些
畢竟這些觀念與訓練資源整合運用差韓國太多,

為什麼中國會一直炒台灣藝人?
除了當年的樂壇盛況外,
主要還是同中文語系的關係,
日文8090代也很多歌大家都耳熟能響,
但中國為何不炒?
也不是說該感謝中國,
而是不要一直看不起自家的藝人。

不想被中國冷飯熱炒,
就有骨氣點努力發展台語流行音樂。
dangermb wrote:
就如同上面po的網路(恕刪)


很現實,要把餅做大,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別的,就是錢,流行音樂去商業化,
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藝人全職付出在演藝工作上當然要賺錢,所屬的育樂公司,經紀公司等,
一樣也要賺錢,錢從哪來? 當然要想辦法掙,既然要掙錢,就要去尋找管道

以前是賣唱片的銷售為主,現在多了演唱會,多了串流...
這些都是可以創造收入的管道,至於對藝人本身呢?
當然免不了要投入經費有計畫的行銷,藝人如果紅了,
說不定可以連續十幾年幫你賺錢,你沒有投入成本哪來回收?
如果賺不到錢哪個藝人願意全心全意付出? 相對的啊

過往台灣除了一堆有實力的藝人外,還有就是幕後公司的行銷與操作能力,
全盛時期各家唱片媒體公司與藝人口袋賺飽飽不是假的,
2007年某財經雜誌才提到台灣的歌手,綜藝節目的實力,以及演唱會盛況,
單周董一人就能創造200億以上的廣義產值,娛樂文創產業不可限量,
問題到後來大環境不好,那些幕後公司又安於現狀慣了,也不想養新人跟搞行銷,
結果變成如今慘況

如果當初不要那麼短視,會不會情況又不一樣了?
arlo1011 wrote:
如果當初不要那麼短視,會不會情況又不一樣了?

太高估盜版影響,太低估網路串流平台的消費力,
它們應該也都沒想到光碟片這種東西會邁入黃昏,
以為大家都會浪費時間上網抓歌,
合法授權影音平台繳幾百元會員費無限歌曲聽到飽,
方便又省時,

歌手短視也是個問題,
重點是新人初期的分潤問題,
公司一般都會抽很多,
所以出道即巔峰的歌星大多都會怨恨前東家(例如數據不行周杰倫),
但像王心凌這種默默耕耘到現在的,
還一直出唱片開演唱會,
不僅是她還有價值,
接續的版稅合約應該也是簽很久,
如果她到現在還在收十幾年前的版稅,
她這次爆紅下半輩子可以無憂無慮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