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的科技教育真的很強嗎??

Sinfield wrote:
拜託
傅立葉轉換是工數的重點
工學院必教工數
國立大學工學院不會差
私立的就不知道了

前些日子擦黑板的正妹的微積分
大概沒人看左上角是台大的轉學考試題型
會簡單嗎...

不要小看國立大學工學院...

大街上找十個人
只要有工學院的學生
怎麼不會知道傅立葉轉換?
還有Laplace轉換耶...


題外話,撇除數值分析、統計學、微分幾何。工程數學幾乎占掉應用數學領域2/3的範圍,僅僅一門微分方程在數學系就是一學年(2學期)的課程。

但一般工數在工學院只開一學年(2學期),頂多再加一門高等工程數學。台大電機系會另外再把線性代數、複變函數、工程機率獨立出來教。

有時覺得與其稱作「工程數學」,應該改名叫「應用數學概論」也行,畢竟一年的時間哪能窺探出應用數學的博大精深...

ps.近年也看到微分幾何導論放在台大電機大學部的課程裡。國內工科第一志願將數學課程安排的如此完整,私校在這方面更該注重才行......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要吵得自己去開樓吧!!
我是個低俗的人,沒有甚麼高尚的嗜好.
歐拉-拉格朗日 wrote:
還是那句老話: "有...(恕刪)


我朋友上次也問我說要不要自己做空拍機,我跟他回說還要買示波器跟電源供應器,這基本要的,他說不用...

後來覺得麻煩就沒有繼續這個 想法了,畢竟玩這些需要資金,懶得跟父母拿,想當然是要用我自己的薪水囉,目前還沒實行。
歐拉-拉格朗日 wrote:
但是解決問題真正需要的建立模型與假設的人才, 通常學校也教不出來. Follower 真的能夠因為給他時間就變成 Leader ?? 還是要選擇有Leader特性的人來專門培養??


學校教不出來???

那就是要有紮實的數理背景
國立大學工科就很重視

唸過研究所的都知道
如何從物理現象
轉變成數學model
這樣才能解...

為什麼台清交的研究所入學考這麼難???
補習班的考古題會解也沒用???

原因是出題老師根本不甩考古題

大學教授做的研究
都是創新的研究
一種新的物理現象
那就會對應新的數學模型

不小心拿自己"最熟"的東西拿出一點點出來考就會死一片...

新的數學模型由於是新的
當然是自己導出來
對旁人來說沒碰過很難
但對於該實驗室來說
一眼就能看出係數的大小
加上sin 或cos有甚麼物理含意(sin或cos差在相角,或是一階偏微的差異,常常是邊界條件是固定或是可動)
加上指數函數有甚麼含意(看收斂或是發散)

邊界條件改變的是方程式的係數
還有一階微分的係數
讓sin或cos豬羊變色

物理現象都與時間有關
那就是要偏微分為一個偏微分方程式

唸過理工科研究所
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對應的數學方程式
通常超級複雜...

您大概不是這個領域的....
社會組的容易大驚小怪⋯

玩IC設計,寫軟體搞演算法的或是玩前沿物理的
數學都要很好...
利用最少硬體資源做最多的事
收斂速度越快...
成本低效能好
不然就被競爭對手搶單了⋯
拚的就是誰家的底子強~

美國Google的fresh PhD現在已經年薪漲到18萬美金
記得十幾年前FB招人才10萬

十幾年前一個夠格的類比晶片設計師(類比很吃physical domian知識,而且隔行如隔山)
開15萬美金都找不到夠格的人...
我的一個朋友去年回台灣創業
他是Georgia Tech.的博士
待過高通與Google X
年薪40萬美金
玩的就是這些硬知識....

年薪40萬在Google也不是多大咖⋯

記得20年前MTK來T大找人還要看成績單...

台灣的RD有人戲稱為 Rework與Debug
但高階研發完全不是這回事...

對於台灣的護國企業GG
GG的研發只用博士
碩士就去產線吧,哪管你是T大碩畢
因為人家已經是世界的老大
沒有人可以抄
只能自己來
博士的要求就是從最底層的物理與化學現象分析出來
然後找出解決方案

GG有厲害的工程師被挖去T大教書
然後被借調回GG搞案子協助開發...
Sinfield

工科的程度沒那麼差~ 大疆的東西不是不好,而是便宜整合性高,不是歐美廠商做不到~ 如同GG會爆肝on call,但Intel做不到~

2021-11-28 13:01
Sinfield

您不是工科的吧,所以不知道台灣理工科的現況~ 前面講PLC,那是設備業的基本功⋯

2021-11-28 13:05
Sinfield wrote:
不要小看國立大學工學院.

每年考上國立大學工學院的學生有多少人?
歐拉-拉格朗日 wrote:
還是那句老話: "有...(恕刪)

一個產業的形成,不可能只靠某個領域的頂級人才,
這是國內教育和產業的一大迷思.........
cckm wrote:
一個產業的形成,不可...(恕刪)


但是科技業就是這一群人在領導的⋯
GG的博士上千人
MTK的研發也上千人
中階的負責規劃發展
底下的人負責執行
cckm wrote:
每年考上國立大學工學...(恕刪)


一年有5千人吧
10年5萬人
這是台灣科技的支柱

靠勞力與粗淺應用
對岸比較合適~
cckm wrote:
每年考上國立大學工學...(恕刪)


科技產品難道是文法商的人在開發的嗎?
數學物理化學高中就放棄了吧⋯⋯
Sinfield wrote:
但是科技業就是這一群(恕刪)

頭重腳輕建立不了好的產業鏈,
就好比擁有一流飛機設計技術,
卻輕視鎖鎖螺絲釘的工作,
代價往往是幾百條人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