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1234 wrote:日本的祭典文化很精緻(恕刪) 日本人拜神道教說穿了~就是裝飾好看!告訴全國人信仰要華麗好玩!但是裝認真給天神看!不要太迷信,知道有神,但是不要信過頭!這點不錯!全球都要學習借鏡!說穿了!無神論或是質疑神論都能學習效法!科學論派就沒有宗教問題!無神論本質,不借鏡宗教也不信神,信自己也沒問題!就這樣!宗教詐財騙色多啊!
66JOE wrote:那是自己自嗨的沒得到(恕刪) 查到的資訊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行程與天主教徒梵諦岡聖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被Discovery探索頻道併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這個又不是台灣自己講的何來自嗨之說?雖然我也對台灣8+9的宮廟文化非常反感但不可否認的確也是享譽國際的一個宗教盛事吧?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把給人負面觀感的因素汰除~讓原本正面的宗教活動繼續發展下去
小強一號 wrote:查到的資訊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行程與天主教徒梵諦岡聖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被Discovery探索頻道併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 這個我也有查到但是DISCOVERY CHANNEL在2014也有說過印度的大壺節是地球上最大宗教盛事,那到底DISCOVERY是怎麼認證這三大的?2014年8月號【大驚艷】生死循環:循著德國攝影師的腳步前往印度,見證12年一度、地球上最盛大宗教慶典──大壺節,參透慶典背後印度人的生死觀還有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一事,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這等事就聽聽就好了,我們不是會員國,所以基本上聯合國是不會來認證的,頂多就是文化局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訂的標準,自我認定的各項「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又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由簽署2003年公約的締約國提名,經UNESCO轄下之委員會審查、列名。2009年,在阿布達比大會中公布了第一批無形遺產名錄,截至2020年止,共有584項,分列三種名單:「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整合了2008年以前的90項「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代表作」,目前累計共492項。此名單是指各社區、群體或個人視為文化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與文化展現。「急需保護的無形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有67項在社區或團體努力之下仍受到極大威脅的無形文化遺產,締約國承諾採取具體的保護措施,並有資格獲取國際財務援助。「最急需保護的社會實踐」: 共25項,被認為是最能體現公約原則和目標的範例,希望藉此提高公眾對保護無形遺產的認識。根據2003年公約,無形文化遺產包括以下5類: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無形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目前有查到官方將大甲媽組繞境列為文化資產的,就只有以下2008年,台中縣政府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登錄為台中市文化資產。2011年4月8日,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並舉辦授證儀式。2015年,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拍攝《台中迓媽祖》紀錄片,並紀錄台中市六個媽祖宮廟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其中第一個台中市無形文化資產片段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不過,你最後那句,正是我們可以思考來做的: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把給人負面觀感的因素汰除~讓原本正面的宗教活動繼續發展下去
太難了...宗教慶典要和觀光結合投機又商業腦快的台灣人怎麼可能沒想過神明本身沒問題啊 問題是辦慶典的人啊...你要推廣宗教莊嚴的美 信仰虔誠的美結果一輪下來最明顯的反而是人的醜惡 那還推個屁?打架嗆聲炮竹紙屑燒紙空汙交通違規哪個能完全解決??我們生於斯司空見慣 但是要國際推廣出去不會不好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