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kawa1 wrote:
火力佔77.4%,真的對台灣好嗎?
不然呢?
不用火力......要怎麼辦?
增加核電? 不用說你也知道會有什麼問題跟事發生!
增加水力? 台灣沒多少個河流有這個力道!
增加太陽能? 晚上怎麼辦? 產生電能也不足涵蓋給整個台灣用!
增加其他再生? 同太陽能,產出電能不足! 而且成本貴所以電費貴!
.....
.....
問題一堆!
火力雖有空氣汙染等問題,但好處是輸出量強大且價格相對於其他發電更為便宜,
所以如果該國沒什天然優勢,或沒什強烈綠能意志,又要拚經濟的(電價要求便宜),
多數都是用火力(媒 天然氣 石油)外加核能為其主要發電方式
是可以增加其他方面的發電量來減少火力輸出,
但因為上述問題,
所以基本上改變的幅度不會太大!
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台灣四面環海, 24小時都有海浪拍打, 怎麼不用潮汐發電?

潮汐發電是種水力發電的形式,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動,或是潮汐海面的升降,自其中取得能量。雖然尚未被廣泛使用,潮汐發電對於未來的電力供應有很好的潛力。此外它比風能、太陽能都更容易預測,在歐洲利用潮汐推動磨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主要用於研磨穀物。
系統
潮汐發電主要有兩種形式
潮流式系統:這是利用海水流動的動能,推動渦輪發電機,與風推動風車的方式類似。這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式,因為成本比較低廉,而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比較小。
堰壩式系統:這是利用海水潮汐高低差的位能。這種系統由於需要建造堰壩等的相應土木工程,所以成本較高。還有對環境影響的問題,這種系統在世界上可以看到的很少。
近代渦輪技術的進步,有助於潮汐發電系統大量安裝在海中,支持電力的供應。特別是潮流式發電機的設計。潮流式發電機可以安裝在水流匯集,速度高的區域,幾乎所有河川流入海灣或是匯流,水流集中的區域,都屬於這樣的地區。
發電站
潮汐發電站是水力發電站的一種,利用潮汐現象發電。在具備潮汐發電條件的海灣(或感潮河口)修建水庫,當海水(或江水)的水位上漲時水庫蓄水,當海水(或江水)的下落時,水庫水位與外海潮位之間形成一定潮差,堤壩出水口處的水輪發電機組受到海水(或江水)驅動而發電。潮汐發電站有三種形式:單庫單向電站、單庫雙向電站和雙庫雙向電站。
歷史
1913年,德國在北海海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發電站。
1957年,中國在山東建成了中國第一座潮汐發電站。
1967年,法國朗斯潮汐發電站建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經濟價值,而且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
2016年1月12日,3.4MW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總成平台在浙江秀山島下海,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破兆瓦是中國海洋潮流能發電領域多年來的未解難題,在此之前,中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最大規模為300kW。此次下海的3.4MW機組長70米、寬30米,平均高20米,重達2500噸,可抵抗16級颱風和4米巨浪,歷經6年研發和1年施工完成,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1]
中國潮汐資源: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全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1億千瓦,其中可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