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0812 wrote:
個人認為多元入學方案很好阿
現在有學測也有指考,兩次機會
多才多藝的走申請或推徵,靠實力的就衝指考吧~
上面一直有人提到聯考是窮人家孩子翻身的方式
指考也是阿,有本事的指考一定上的了,指考上不了拿這當藉口也太扯
有點忽略比例上的問題,大學各科系招收的名額是固定的。
多元入學的比例開放越多,就代表指考的名額越少。
例如一班60人,聯考進來的有55人,推甄有5人,
變成聯考進來的有30人,推甄也有30人。這意義上絕對不同!
申請或推徵,絕對有扼殺很多家境不好學生的機會!!
很明顯不光是比1代,是要看2代的(老爸老母多不多金,能不能提供優渥的環境)
所以不公平點在這裡。
以前聯考逼大家念一樣的、考一樣的,考試嘛,當然是為了取分而考試。
雖壓抑到思考,但考上大學時不過才18歲心智才剛成熟,接下來絕對還有判定是非及自主的能力。
不然以前學運是怎麼來的?還真的大家腦袋都僵了?聯考沒那麼可怕。
現在小孩子唸書的痛苦指數,絕對大過於以前。
腦袋靈活了嗎?7年級生的想法、態度....絕對讓4.5.6年級的,很頭痛。
光想到這一點,我就會認為還是聯考比較好,
sekijacky wrote:
有點忽略比例上的問題...(恕刪)
1.現在七年級生或是更年輕的是過度期,用傳統方式套新式的教法(類似用死記的方式背建構式)
2.年輕人的想法一向會讓老人頭痛的...30年前老人看撞球覺得流氓在打的(現在都上電視轉播出國比賽了
40年前]或是更久...打球是不唸書送去管教的...現在建仔...嗯)..更早前...數學是雕蟲小技..四書五經才是王道..
3.聯考的可怕在於要求唯一的標準答案...訓練大家世間上的是都有標準答案....可是事實上沒有...
因此..很多人都失去找答案的能力...或是說沒有標準答案就無所事從..偏偏世間上大部分事情都是沒標準答案的
如果今天聯考可以做到盡量少有標準答案的東西 我倒是贊成...
我講幾個例子來說好了
阿扁 沒有聯考制度 可能就考不上台大
我有兩個表哥 (住在鄉下 農家子弟)
一個考上台大 一個考上政大
我大學聯考考了400+
以我們班上來說
一堆建中 附中 中一中 雄中 南一中
一個宜蘭人 一個嘉義人 一個雲林人 一個台東人 一個花蓮人
我要講的是
現在大家會說 考上台大 你必須建中或是北一女畢業
可是過去聯考的時代 能考上台清交 還是一樣這些學校的學生
我再來說一件事情
我跟我們班另外一個宜蘭人
我們大學聯考的英文成績是倒數前兩名
我們能不能說
因為我們住在鄉下地方 取得英文資訊比台北都市小孩較為困難
所以我們的英文要加分 不然這樣不公平
可以這樣嗎 當然不行
聯考真的是很公平 只是
你回頭去看看過去的科舉制度
公平程度遠遠超過聯考
聯考作弊頂多記過退學
科舉制度作弊可是要流放邊疆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 -- 十萬進士
講了一個拿破崙的故事
有機會不妨讀讀看
好笑伯 wrote:
我個人認為教改本身沒...(恕刪)
我大部分贊成好笑柏的看法
唯一不贊成的是老師部份
如果老師不能接受新式的想法
那用舊的方式教導學生
只會造成困擾罷了
其實要解決學生壓力的方式
造大家的看法
乾脆回到古代
來個科舉
考試也不用多
就四書五經
不僅一鋼一本
又可以讓學生們學到全世界都在學的中國文化..
儒家思想可以把大家都變成聖人,啥青少年犯罪,吸毒..飆車..都可以用儒家思想感化
也不用學啥沒用的"母語"
搞科舉唸四書五經又公平,又簡單,不過九本書(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幾本)
又不用有唸不玩的教科書跟和窮人負擔不起的補習費...
窮人家的小孩也可以藉此幹高官..超公平的
哪需要啥教改呀,教育部長真是笨
回到"科舉"時代就好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世界大同..
褲濕啦 wrote:
最近爆發某個學校篡改...(恕刪)
我覺得聯考制度不錯啊,白紙黑字(只要不要忘了寫名字

反正考的範圍就這麼多,大家都一樣,不會因為誰家比較窮或者誰家境好而有所不同。
要說公平? 每個人天生的資質優劣本來就不平等了,何來平不平等之說?
若是照多元入學的方法走,除了天生的資質之外還要加上更多外力因素(家境啦、後台啦...等等),那不就更亂了?
再說聯考跟科舉制度來比較根本沒道理,科舉會考數理這些需要邏輯思考及理解能力的科目嗎?再怎麼考也都是一堆八股文吧,絕對不是死背書這麼絕對。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聯考並不是努力個三年就一定能考到你心目中的學校喔(雖然大部分有努力的都可以啦


所以聯考真的是當下最最公平的一種制度了,很簡單,你天資聰穎,又或者你夠努力...ok!不管你家境如何或者甚麼碗糕的,請進來我們明星學校就讀。你精通十八般武藝...ok!對面有更適合你的才藝學校,你可以往達人之路前進。
搞一堆花樣出來真的不是很好

個人認為聯考還是比較好的入學方式。
要改進的是教科書內容,
比如前面提到的三民主義,
要改進的是題目多元化,
考試還是可以測驗出程度,
考題很重要,
太難太簡單都測不出程度。
昨天4/11剛好跟一位聯考全國前50幾名的聊到以前的往事,
據說有一屆文組數學滿分的就400多個(詳細數字忘記了),
那年雄中文組第一名失常考了95,
結果落到政大沒上第一志願。
行行出狀元,
各個大學各科系都會出狀元,
以國中高中大學同學來看,
比金錢,臺大醫學院畢業的現在賺的不見得比較多,
比工作辛勞,也是很辛苦,
比家庭生活,也不見得更快樂。
老實說,
要賺大錢還是去經商比較快,
唸啥書啊,
唸書的只是求個安穩混口飯吃,
這口飯大小會有差就是。
另外提到一個迷思,
其實前幾個志願大多是應屆的,
除了少數那種非台大醫科或是某些科系不唸的人外,
大多數都還是會去唸非心中第一志願,
所以重考生資質不足以上最好的志願,
以上是私下討論的結果,
是不是這樣要去調查台大幾個熱門科系聯考時期歷年的畢業紀念冊吧,
至少我認識的那個考試怪物他說他們班是這樣。
政府的制度是要根據人民特性去設計合適的,
台灣人實在太聰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