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丘 wrote:
這是否也是為什麼HALLMARK頻道在新店消失的原因?
吉米好喜歡看HALLMARK的節目哩,尤其是那個別人不撥的STAR TREK...
原來星航艦企業號是這樣消失的~好想看那個影集喔,充滿想像的影片真的很不錯,尤其是在現在這樣煩悶的生活~
第四台業者的競爭活生生就是最好經濟學上寡占市場到獨占市場的範例了,新店地區一個月要收550元耶~
雅痞 wrote:
嗯…根據經濟學來解釋
這是一個自然獨占的現象
是因為生產的規模經濟特別顯著,以致長期平均成本線(LAC)
隨產量不斷下降。所以第四台業者不是合併就是被吃掉…
至於以台數來收錢好不好呢?對消費者當然好,除了新聞台和電影台之外大概銷路會很差,所以可能就會變成搭售,例如訂HBO就送台藝,訂TVBS就送歐朋之類的,然後把搭售的價錢加在訂閱頻道中,不過這樣可能為違反公平法,所以也有可能變成第四台業者反而要向冷門頻道收錢,這樣也許消費者就更有利了,因為第四台業者有可能會把利潤回饋一部份給消費者,但若是獨占的話大概不會回饋。
以台數來收月租金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藉由這個方式來達到以市場機制來強化電視台的競爭。目前的競爭方式是收視率調查,可是現行收視率調查的方式未必能反映大部分民眾的收視習慣。若讓收視戶自己決定要訂閱哪些頻道,應該可以比較具體反映出哪些頻道受歡迎,哪些不是,電視台就可以更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客群與其口味,沒有人喜歡而訂閱率低的慢慢的就會被淘汰。
但這也有一個壞處。現在各地的第四台業者都是中小型企業,大多遠小於電視台的規模,因此有可能電視台乾脆把第四台業者買下來,或是自行成立第四台業者,這對改善獨占的情形並沒有幫助,因為那本來就是自然行成的獨占,而且還有可能使得獨占的範圍變大,可是最終的選擇仍是操在消費者手中,電視台還是要受制於消費者的選擇,因此他們的節目還是必須確實為消費者的偏好而改變。
可是,若電視台成立的第四台業者不提供競爭電視台的頻道讓消費這選擇,這也有可能使得消費者仍受電視台的控制,就像統一超商買不到光泉鮮奶一樣;因此最後這還是會變成電視台之間的競爭,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消費者仍是最後的受惠者,因為第四台規模較小,容易被合併或是倒閉,可是電視台規模較大,比較不容易被趕出市場,所以理論上每一家電視台都有可能加入第四台市場,既有的業者為了保住現有的市場,不敢用獨占(最高)的價格定價,所以價格會比獨占價低,而那些想加入市場的電視台就是潛在的競爭者,他們雖然沒有加入市場,可是卻發揮了競爭的效果,把價錢壓了下來,讓消費者的選擇增加......
經濟學是不是既有趣有無聊呢......
攝影攝影攝影!
現在第四台根本是獨佔事業哪來競爭,股東都是地方政客,台南市最明顯公司法人都改成XX小島公司!
規避查緝股份問題。 他們的選舉經費就是這樣來的台南市有80多萬人口。戶數至少有20萬戶吧
有多少人沒裝第四台?
假設10萬戶*600=6千萬/一個月
約請多少員工120人 120*3萬=360萬
第四台機房都是一些訊號放大器與光纖轉換器然後一個大天線.
現在電視內廣告也要跟他們買時間不然會插撥有的沒的廣告!
好賺嗎?
聽說頻道費HBO 簽約一戶*50有些頻道商還要給第四台業者錢!才會撥出來!如股市台
原本想說弄個 sky sport來看看
(因為Espn的西班牙甲級足球聯賽是跟sky拿的)
他們制度不是一台一台選
是一個一個組合的
譬如說,基本頻道以外
有運動組合 (約十個運動頻道)
電影組合 (HBO, Star TV...)
知性組合 (Discovery家族)
小朋友組合 (迪士尼 ...etc)
結果仔細研究後才發現
不能只要體育頻道
一定要先購買基本頻道,一個月約九百台幣
然後加值體育組合,一個月又再多一千二
當場就打消了看第四台的念頭
不可能為了看一個禮拜兩場的足球花兩千塊

這邊的公共數位頻道大約有二十台
但是不是每個區域都收的到
像我住的這邊一台都收不到
然後要收看要繳一年三千塊的電視執照
第四台業者也有提供線上隨看的服務
就是你可以把你想看的節目調出來
好像畫質還不錯
問題是,這個服務一個月的基本費是五千塊

其實只是想說,世事真是難盡如人意阿
就算可以給你分開打包好了
也是很有可能會遇到這種鳥事阿
而且他真的發生了 !!
不過我覺得等到消費者
越來越清第四台業者遇到的困難跟玩的遊戲
慢慢也會形成一種壓力跟共識吧
不過不知道要等多久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