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u8879576 wrote:那位皮很丘可能年紀小,或生在天龍國,或是日據時代富裕家庭子弟
其實光復初期,一方...(恕刪)
不怪他
告訴各位,有一種吃法不管台灣南北,應該都買不到
那就是白飯加番薯湯,非番薯粥,很好吃
就是番薯切塊煮湯,湯淋白米飯,好吃,這只能自己煮了
simonsu8879576 wrote:
其實光復初期,一方面大部分民眾都是佃農,再則元氣未復,雖然已經沒有再吃“番薯簽”--不是生鮮番薯刨簽,而是大量生產,有霉斑的豬飼料。但確實番薯飯、番薯稀飯一直到民60年間都還是窮鄉僻壤的主食。
這點是真的
那個年代的農村生活沒眷村那麼好
電視上的那個年代也都是片面的
實際生活還是有很多人吃不飽養不起
把自己小孩送養的情況也還是有
稀飯就真的是稀的不是現在這種養生粥
我爸是光復後出生的
爺爺是佃農
家裡的米是交租用的
要吃的就換一種比較差的米來煮粥吃
還是有吃番薯簽喔
不是電視上那種濃濃稠稠的米粥加上大塊番薯的
那時候的番薯籤是曬成乾乾的
稀稀的米湯加上番薯籤只能算是充飢
到我媽嫁過去還是如此
隨便煮個白飯就準備挨罵[今天是有要作忌嗎]
因此我爸我媽都超討厭吃稀飯的
小時候住過鄉下也很不喜歡那種稀飯配醬瓜的日子
也難怪以前的人常因營養不良早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