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癡漢 wrote:
看乾隆王朝乾隆末期,...(恕刪)
很難
癡漢是理組的嗎?
高中的中國文化史就有說過類似的問題
中國很不適合發展物理科學、天文學,因為學術上的獨尊儒術,比較務實,不喜歡討論那些無益於國家民生的東西,因為大環境不鼓勵亂想與發明,所以我們很難引發工業革命
也不適合往外發展,因為地域上有著大致完整(不足的用長城補)且廣闊的疆域,只要好好努力的做內部開發(就是治水與開墾),可以自給自足,不會因為不向外發展就一定餓死……所以歷代的君王都被鼓勵要守中才是正途,不先守中就先務外都是不對的…,所以除了明成祖的鄭和下西洋(真正目的是他造反成功,聽說朱三太子逃到東南亞,所以想叫人去抓),很少會去經營海外,所以趕不上兩次的大航海時代
第一次大航海時代,日本以鎖國來解決,中國也是,西方各國還沒進化到工業社會,所以還能以鎖國來抵抗,到工業時代以後,整個生產力爆發,加上之前在非洲美洲東南亞殖民剝削的成果,差距太大,就能用武力強型打開鎖國了
鎖國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
早期是為了防鄭成功,後面還是為了國家的安寧……說穿了,不能求新求變,整天都在講不能違背祖宗成法,聖祖成法(只因為他開了個盛世,大家只能沾光不能搞砸),聽到變法就嚇得半死,馬上聯想王安石與宋神宗,外加之後的靖康之變………這樣就算開放海禁,觀念上還是無法接受西洋事物的……
康熙時期就知道洋人的大船大砲很強,可以用來打台灣,但自強運動之後,一樣在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被打成豬頭………
反而八國聯軍之後的庚子新政才勉勉強強像話一些……
沒有徹底痛過,是無法屏除老大心態的,就是覺得自己的國家最強,舊文化思想最優,不肯真心去思考西方強盛的主因,並不是只有船堅炮利…甚至被旁邊的小老弟日本給趕過了………
這我覺得不是清朝君王的錯,活在這一塊廣大土地,有著悠久的強盛歷史與學術文化,它是巨大的優勢,也是巨大的包袱………
變法沒有那麼容易,眾人反對的壓力與輿論可以壓倒一切……皇帝活在那個環境下長大,也不能要求他有跳脫那個大環境的思考邏輯………
supersd wrote:
中國很不適合發展物理科學、天文學,因為學術上的獨尊儒術,比較務實,不喜歡討論那些無益於國家民生的東西,因為大環境不鼓勵亂想與發明,所以我們很難引發工業革命...(恕刪)
這是很常見的說法,
但是有一個難以解釋的例子:
那就是宋朝。
宋朝讀書人地位超高,
但是工業發達,商業更是不用說,
宋幣相當於今日美元,
在多個國家通行,
可見商業之發達。
大量貨幣在外,
雖也造成短缺,
經濟仍能穩定。
紙幣雖然不是很成功,
但已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夢溪筆談,洗冤集錄等,
都是很好的系統化科技整理,
現在都還是經典。
算數也有相當進步。
雖然如此,
科學革命會不會發生在宋朝,
我還是有點保留。
但若問工業革命會不會發生在宋朝,
我就認為比較有可能。
要知道,工業革命本質不是在於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知識,
你不一定要會熱力學才懂得做蒸氣機,
只要你會控制蒸氣的並使之作功,
就像宋朝水運儀象台,火銃等一樣,
工匠們利用經驗,做出了工具。
工業革命本質是在資本,物流與技術精進,
這都是宋朝的特有的長處。
至於宋朝何以能突破中國的傳統,
達到此境界,我是不敢隨便做定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