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不要讓台灣步入菲律賓的後塵


telecatw wrote:
說文解字.感謝指導...(恕刪)


其實胡理事長寫這篇文章引用雙城記來說明台灣面對的困境.是用心良苦.但是如果把眼界放大,會發現這個比喻會隨著Anti-SCO集團在中東石油美元保衛戰不斷的失利突顯出一個事實.

就是不管台灣再怎麼努力. 都不能擺脫台灣在歷史洪流所該有的真實面貌.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是從時間波的角度來觀察的. 長時以往, 歷史長河會回到原來的軌道繼續往前走
前陣子,媒體調查台灣年輕人未來最大的夢想或願望是什麼?結果最多人選擇開一間咖啡店。這個研究調查也凸顯了目前台灣年輕人的心態。

現在的台灣,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普遍缺乏成長及積極的動力,滿街都是大學生學歷卻是只有高中程度,找工作的重點並不是有沒有,而是我喜不喜歡。但如果不喜歡怎麼辦?

反正大不了就是跟著父母啃老!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下,爹娘疼兒女,不會把你趕出家門的,這是我們現在社會的常態。我曾經想過,美國為什麼可以持續強大?是否因為他們的社會充滿創新精神,美國人18歲離家,要念書的,自己想辦法籌學費念大學。

看看影響現在人類生活的幾個重大創新企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創立於美國(但創立者未必是原生美國人,移民後代的比例非常高)。美國提供那樣的土壤、平台,讓你去創造發展。當然,創業這一件事情絕不是人人可成功,但是在眾多競爭和壓力下,自然而然就會透過優勝劣敗的生存淘汰,讓成功者殺出一條血路來。

之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先生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了」,他說到:「新加坡現在的國民所得幾乎超過我們一倍以上,他們不會覺得跟我們站在一塊;韓國在G20(20國集團)裡,舉辦各種國際會議,韓國認為他們的經濟實力是要挑戰日本的,他們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反正掛在中國巨龍身上,飛起來也看不到台灣,台灣自己要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

菲律賓這個總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20年前國民所得12188元贏過台灣,後來失落20年,現在台灣也停滯10多年,缺乏創新與學習思維,如同台灣天使投資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博士所說:「積極學習」將是今後台灣發展成敗的重要關鍵,學習新的思維方式、商業邏輯、行銷管理、乃致於個人理財、為人處世…..。缺乏學習的意念和企圖心也是國人當前最欠缺的素養。

真的要加油了!否則我們也會冠上「台傭」、「台勞」的稱號
工業4.0後
生產模式跟職業需求大反轉
全世界都陷入低薪、物質(垃圾)過剩的窘境
看看身邊有多少用不到的垃圾物品?
都是大量生產及消耗過多的勞動力來維持平衡
但感覺未來10年人口問題跟恐怖主義遲早會產生大型矛盾
總而言之~人口過剩全球都會菲律賓化

jerry0529 wrote:
看到這篇新聞有感而...(恕刪)


教育制度失敗

economic wrote:
我是有不太相同的看...(恕刪)


其實我覺得作者的意思主要是想表達一體兩面,也不單就字面上那麼簡單;不需要太著墨於現況的好壞.
重點是自己怎麼做,蠻正向的一篇文章;
學習如果可以得到資助的話是很不錯的,畢竟我現在很多專業技能是額外學習的呢.

PPTIME wrote:
工業4.0後生產模...(恕刪)

工業4.0是指智慧生產的導入
最主要是提高產品的良率以及調節產品生產效率
達到不浪費的效果
而IOT及機器人是取代單調的人工
覺得現在精進的技能都藏在大企業中
中小型企業要掌握高超技術是有困難的
還包括遠中近整個戰略的road map也訂定不清
沒有導入風險預防的概念
對於人云亦云的傳聞更是沒有深度見解
失去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現在更應該把握基礎技術的提升
投資員工 進而使公司內部技術提升
另外領導人還必須改變商業邏輯
帶領公司創新與轉型
許多人覺得創新與轉型是碰運氣
這也只是一般的說辭
沒有正確的商業模式與邏輯
再多的也只是枉然而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