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徐福去那裡?

KJI01 wrote:
若我要寫小說,
終結會在這裡.

樓主要寫歷史小說還是穿越小說?
如果要寫穿越小說的話可以把蒸氣鍋爐寫進去嗎?
最近看了一堆月關的穿越小說,
講了一些主角把現代的武器想法告訴古人,
然後讓他們發明出來,
我都在想說最重要的蒸氣鍋爐為什麼不告訴古人咧?
這原理沒有很難啊,他怎麼不寫進去?

huangyi wrote:
樓主要寫歷史小說還...(恕刪)


寫小說只是在想的, 其實我沒有能力.
真的寫的話, 說不定最後變成一堆A的,
這是我唯一曾寫過的.

話說回來,
原理不難, 鑄件就有一點難,
不知道到多少的精密度才能讓蒸氣爐有效率的工作(比獸力強),
這就超出我的知識範圍了.
我覺得是去了日本,島津氏說自己的家族是來自中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9F%E5%AE%97%E5%BF%A0%E5%BA%B7
惟宗忠康(?—治承三年1179年)日本平安時代後期攝關氏藤原北家京侍。自稱祖先是中國秦始皇後裔「秦氏」,日本秦氏是古代姓氏之一,是惟宗廣言的兒子(也有一說是惟宗忠友的兒子),同時也是惟宗忠廣、島津忠久和津津見忠季的父親。通稱橋口右衛門尉。惟宗忠康是島津氏的初祖,而次子島津忠久則是島津氏初代當主。惟宗忠廣、島津忠久和津津見忠季有一說是惟宗忠康的養子,並不是親生兒子。

huangyi wrote:
樓主要寫歷史小說還...(恕刪)


晶圓廠、精密加工呢?

台灣郭台銘、張忠謀 二董 穿越之類?

huangyi wrote:
樓主要寫歷史小說還...(恕刪)

原理不難
但要不漏氣非常難
所以一般不提蒸氣機
x14125 wrote:
我覺得是去了日本,...(恕刪)


秦氏後來被整肅, 後人多改姓,
包括 波多野結衣 原來也是出自秦氏.

但秦氏是否為徐福一脈,
這也是我的破綻之一,
而且是非常大的破綻.

因為秦氏比較可能是從朝鮮半島來的,
也就是說, 徐福先到朝鮮半島定居,
然後, 他的後系弓月君在應神天皇時移到日本,
應神天皇差不多都在三國末期了.

那第一個使漢的倭(漢?)人又是那一系的?

據魏志倭人傳裡的說法是: "夏后少康之子、封於會稽"
很可能是越國人.

這也沒什麼不合理,
就是缺了戲劇性,
還好秦氏起源說法很多,
大致上理論還能站得往腳.

CHEN.SOLONG wrote:
原理不難但要不漏氣...(恕刪)

原來如此,
不過,小說嘛,太技術性的東西其實是可以一筆帶過的!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7%A5%E6%9C%AC%E5%9C%8B%E5%BF%97/%E5%8D%B7%E4%B8%80

《梁書》--日本自稱為吳泰伯後,相傳亦稱為徐福後,彼國紀載本以此為榮。其後學者漸染宋學,喜言國體。寬文中作《日本通鑒》,源光國駁議日:「謂泰伯後,是以我為附庸國也。」遂削之。賴襄作《政紀》,並秦入徐福來,亦屏而不書。余謂泰伯之後,本無所據,殆以日本斷發文身,俗類句吳,故有此訛傳歟。至徐福之事,見於《三國志》、《後漢書·倭國傳》。意必建武通使時,其使臣自言。《史記》稱燕齊遣使求仙,所謂白銀宮闕,員嶠方壺,蓋即為今日本地。君房方士習聞其說,故有男女渡海之請,其志固不在小。今紀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其明征也。日本傳國重器三:日劍、日鏡、日璽,皆秦制也。君曰尊,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又周秦語也。自稱神國,立教首重敬神,國之大事,莫先於祭,有罪則誦禊詞以自洗濯,又方士之術也。崇神立國,始有規模,計徐福東渡已及百年矣。當時主政者,非其子孫,殆其徒黨歟?至日本稱神武開基,蓋當週末。然考神武至崇神,中更九代,無事足紀;或者神武亦追王之詞乎?未可知也。子垂仁天皇嗣,諱活目八彥五十狹茅。遷天照太神廟于伊勢度會,使皇女為齋主。始以兵器為祭幣,禁殉葬,代以土偶。在位九十九年。子景行天皇嗣,諱大足彥忍代別。帝親征叛臣熊襲於筑紫,命皇子日本武尊征蝦夷,遣使巡察東北諸國,疆土日拓。始分封皇子於美濃,在位六十一年。

考證過了對嗎?
kantinger wrote:
https://zh...(恕刪)


正如有人說的日本有徐福墓, 楊貴妃墓, 耶穌墓,
所以這就考證這些人到那裡了嗎?
據說日本有50幾處徐福墓, 神宮, 等相關文物或傳說.
韓國也有, 至少我知道濟州島有,
所以考證了嗎?
查 wiki 那個熊野山有徐福墓怎麼來的?

元文元年(1736年),紀州藩初代藩主德川賴宣尋訪熊野(現在的紀伊半島南部一帶),到了阿須賀神社參拜時聽聞徐福的事蹟之後所立的兩段式石碑,石碑是由綠色片岩(Green Schist) 作成,高約1公尺,寬約50公分,並且令當代的儒學家李梅溪於石碑上題了「秦徐福之墓」等字。

其他的狀況證據(從網友介紹的漫畫學來的用語)那不用再說了.

----

我對此有什麼看法?

在感性方面:

我想大家對自己怎麼來的,
都有興趣知道,
僅管有模糊但浪漫的地帶,
這是好事!

大家建立連接點越多,
不會刻意去斷了連接,
這是好事!

日本保留了比中國或台灣還要多的中國文化,
比如說早已失傳的蘭陵王入陣曲,
豐富了自己的文化內容,
這是好事!

有那麼多好事就足夠了.

但他們會因此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應該不會,
人家不認同,
我們身為外人的沒有考據清楚,
就硬要把它安在人家頭上,
就不是好事了.

----

在理性方面:

所以他們會有簡單的說法嗎?
不會, 很多理論都在調查,
有很多說法, 各有信徒.
但因為某些限制,
例如皇家的陵墓不能動,
(這也是萬世一系的麻煩)
三神器沒有外人見過,
說法只能是說法,
很難得到客觀實證.

----

在利益方面:

人家用這些文化添加了許多創意,
靠如此多的創意賺錢(我看的漫畫就是一例),
這是好事.

不像某些地方,
明明就是有更直接的連結關係,
還要刻意迴避東迴避西,
深怕那關係污了自己,
料少了, 端上台面的菜也就很寒酸,
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徐福入日本建國考

在日本的翻譯大部分贊同的對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