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會莫衷一是,讓想了解的人更不懂了,
真正的瑠公圳,應該是以郭家父子的清朝時期來定論,
瑠公圳從新店景美過來,約在公館蟾蜍山邊分為東西兩條主幹道,
其他小灌溉支流不宜加入討論,(像是流入現今台大校區,舟山路,醉月湖的大安支線)
東邊這條..第一幹道
約略與現在的芳蘭路,辛亥路3段157巷,臥龍街151巷,河平東路3段228巷,往六張犁信安街的方向,
可自行參考骨哥地圖虛擬,找到這一條早被填平的水道,
現今基隆路南端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才逐漸徵收農地開發而來,
完全與瑠公圳扯不上關係.
西邊這條..第二幹道
約略沿著汀州路三段,到羅斯福與新生南路口,
彎延北上與現今新生南路重疊,到溫州街之間,再分9條支線,
所以新生南,溫州街中間,清日時期稱九汴頭,
這條圳道,其實就是更早時期開發的霧里薜圳,
只是後者加以整合,併入瑠公水利組合社,漸被稱為瑠公圳.
在此篇中,網友提供的相片,老台北人的回憶,都是聚焦在這塊區域.
至於日據時期,所開發的城市排水系統,特一號排水溝(今新生南北路)
稱為"堀川",意思是用人力挖出來的水道,
不能拿來與灌溉用的瑠公圳或霧里薜圳,混為一談,既無相接 時代背景也不同.
真要跟瑠公圳有關係的,應該是霧里薜圳,
以下是截錄網上資料,做為背景參考...
霧里薜圳是台北盆地內最早有興建紀錄的水圳,
建於清雍正年間,乾隆年間周永清籌措資金重修,
因當時水源來自霧里薜溪(今景美溪),於是稱為霧里薜圳。
第一霧里薜圳支線:第一霧里薜圳支線向東穿越國立台灣大學及
辛亥路後,沿今復興南北路北行直到榮星花園,原圳道為今日之安東街,
現皆已地下化,SOGO百貨後方之公園即為圳道的一部份。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第二霧里薜圳支線穿越溫州街,
經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板橋(今林森北路九條通),
北行至牛埔分出西新庄子支線和牛埔支線。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和西新庄子支線之圳道大致與新生北路平行。
第三霧里薜圳支線:第三霧里薜圳支線經古亭至和平西路、南昌街口,
目前已填平。
過年沒事大家看看吧,多了解歷史也不是壞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