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我不想做一個恐龍家長,但是也不想做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在老師眼中A同學是個告密的好學生,
另外簡訊如果能找回再去找老師比較好釐清~
學校處理霸凌是這樣草率也是不恰當
現在父母難為,老師也難為。.......連當孩子的都很難為。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sandy寶寶 wrote:
也許表達不是很清楚有...(恕刪)


不是不能斷交 ,而是時間點很怪很敏感 !會考前八天………而且只剩一個月就畢業了 ,將來不再是同學 ,有必要這個時候提斷交 ?還落井下石的順便告知全班心裡都認定她就是告密者 ,後者在學校方面來看就是所謂的人際霸凌 ! 或許你孩子不在意會考 ,所以才在會考前做這種事 ,但一般來說 ,會考前家長和老師會盡全力維持考生心情平靜 ,以取得好成績 。

只看到自己孩子受委屈 ,一心為孩子爭個公平出口氣 ,卻看不到孩子傷害他人的部份 ,也看不到自己鬧這麼大說不定會影響其他孩子準備會考的心情 ,這樣真的好嗎 ?

阿信師 wrote:
不是不能斷交 ,而...(恕刪)


我不能認同你的講法

先說4月底那個同學先來罵我們家小孩
我家小孩當然可以說要斷交

會考前幾天又怎樣?
會考前幾天那同學可以打來家裡鬧?
可以不斷傳訊息來鬧??

我鬧多大?
我是打電話給1999沒錯那是因為老師學校不肯處理
我是說我要找記者,但是我也沒找

我去了學校,沒有同學A沒有對方家長

只有導師,主任,生教,輔導老師來而已

鬧多大??

老師的道歉也只是說.
有些行為也許同學自己不覺得但是那些行為就是霸凌
他只承認他確實沒有看了簡訊就罵人這件事似乎有點不妥而已

再說,問題是一樣是家長反應
我們受到的待遇就特別不一樣
如果要讓學生自己去處理,當初就都不要介入
沒理由對方家長介入了,老師介入了,學校更跟我說我證據自己留著他們沒有要看..
然後再來說我們這邊還要繼續忍著,被壓著打
sandy寶寶 wrote:
我不能認同你的講法先...(恕刪)


只問一句:聽到對方因自己孩子的簡訊而崩潰 ,您有沒有一絲不忍,想帶孩子去道歉 ?

如果一開始是朝這方向處理 ,事情不會是這樣發展的 ,賭一口氣造成這種三輸場面 ,是你要給孩子的身教 ?

更何況當日主動去道歉 ,還可提簡訊化解誤會 ,順便告知對方家長你家孩子長期飽受漫罵騷擾 ,說不定可換得對方的道歉並確保你家孩子可從此不再被勾勾纏

看來您將此事貼上來是來討拍而非詢問是否有更佳解 ,那就請無視我三篇回文
schrodinger's cat
現在沒有簡訊當證據
同學A同時是被霸凌也是沒有被霸凌的
gg wp ez game ez life
看完後,發現結果都沒人有看到那封簡訊,變成消失的秘室了,連原發信者都刪除,整個羅生門,
當然做父母的一定是相信自已小孩所說的,所以事情的對錯我們外人也沒辦法說什麼,
不過老師也承認在沒弄清楚之前就冒然的罵了學生也認錯了,那就讓事情沉殿下去了吧,人生還有其他事情要面對呢

另外,既然都不再碰面,也不是朋友了,就趕緊能封鎖就封鎖,能拒接就拒接,就當是個陌生人。
一對夫妻到動物園,看到了大狒狒時,妻:真奇怪,愈難看的動物愈多人看。夫:不要叫這麼大聲,大家都在看妳

sandy寶寶 wrote:
這個故事是會考前發...(恕刪)


讀經是什麼啊?

讀佛經嗎 = =?

sandy寶寶 wrote:
這個故事是會考前發...(恕刪)


這故事中, 我認為這家長處理得不錯
這件事如果只是兩個小孩間的事, 那父母的確不宜介入, 但已經從對方家長延燒到老師那邊, 讓老師無憑無據利用誘導式問話的方式來入學生罪, 這已經不是小孩可以自己處理的層級了, 父母就應該出面去了解事情, 這家長處理的很好

反倒對方父母處理的不太對, 認為小孩被簡訊霸凌, 第一件事一定是要先把簡訊內容弄清楚, 確定霸凌的內容, 怎會沒看完又任由小孩刪除?? 然後直接找老師告狀?? 你要告狀也要有證據吧! 而這老師也太誇張, 沒有任何證據就當著全班同學面, 去入人罪, 這才是這整起事件中最嚴重的霸凌

有人說這件事應該兩邊家長帶小孩見面溝通就解決了, 這我也同意, 但樓主這故事中, 樓主是沒辦法這麼做的, 唯一能發動雙方父母帶小孩協調的人是對方的家長, 因為他們是第一時間認定自己小孩被霸凌了, 而這時間點, 樓主根本還不知道出事了, 對方父母第一時間就是找老師告狀, 樓主只能被動去處理事情, 如果老師已經當眾認定自己的小孩有罪, 那這時已經不再是兩個小孩之間的問題而已, 而是自己小孩可能當眾被老師霸凌, 家長再不出面處理, 就失職了

以上是針對樓主故事的看法

====
有些人擺在簡訊內容上, 我也認為簡訊內容不妥, 這點樓主應該要再和自己小孩聊聊, 但整件事, 老師和家長根本都不知道簡訊內容, 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於老師無憑無據入人罪這件事, 處理的手法太粗糙, 明顯只想對對方父母有交代就讓這事過去, 完全無視小孩子的心裡感受, 如果不是老師這麼做, 事情也不會到這種地步, 我相信老師可以私底下找兩個小孩來問清楚簡訊內容, 結果一定大不相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