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uber計程車到底是創新還是破壞???

kelly18899 wrote:
之前就有本土業者集...(恕刪)

先別管 uber 了,無人駕駛車都快上路了

不久的將來就是機器人在跟司機搶飯碗
怕熱就不要進廚房,還我ID哥
Uber一個很大的問題要來了。

英文連接

基本上的意思是說加州的法院認定說Uber的司機並非外包商,而是員工。所以Uber只是一家很大的計程車公司,而非只是叫車平台。

加州認定外包商(contractor)跟員工(employee)的基礎是,假如工作的人是可以自由選擇幫其他人工作的話,那就是外包。

但由於Uber限制說它的司機只可以幫Uber開車,所以他們算員工。
雖然這不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不過這會影響Uber以後在其他地方的官司。

說到底,Uber就是鑽法律漏洞。它要真正合法化的話,它的business model是無法執行的。
上個月到上海出差,看當地的新聞,他們的公安會在景點攔這種的司機,

並且開罰單,要載客就要有合法的計程車執照才行,而且也說為了安全。

我是覺得這種服務在台灣這不能算創新,因為這種服務並未合法,

要說是創新的話,是用在原有的大眾交通工具才算,

這種私營的、兼差的不能算。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很多也都會自我約束,避免被趕出車行
不過,台北地區的計程車數量太多了
很難去控制品質
歸咎原因,是發照浮濫的問題...(恕刪)


那天跟司機聊天,他是竹科工作退休下來的

他說現在考計程車是有限額的,不是及格就能開車。

現在的über 等於司機不需要考試,連駕照都是不用計程車車照,

政府無法規範管理。
反正台灣人就是要等出事了才會守法
出事了叫政府國賠就好
kelly18899 wrote: 之前就有本土業者集結抗議uber違...(恕刪)
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問題
就乘客的立場 肯定越便捷越省錢越好
但也希望是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

現在開車也算不上什麼特殊專業了

但我覺得利用打車APP 可以少讓那些空車在路上閑晃
也是好事..








zola wrote: 那天跟司機聊天,他是竹科工作退休下來...(恕刪)

只要車況和服務好就好了,台灣的小黃是應該要減少。

space123 wrote:
台灣計程車團體為何不共同開發一款叫車APP呢?與其一直擔心uber搶生意,為何不自己快點強大起來呢?...(恕刪)


問題可能不在APP
而是計程車長久給人太多負面的形象
過去是因為沒有第二種選擇
所以憂伯一出小黃一下就被打趴了~


我覺得很方便而且素質很好!
有小秘訣:app點選「輸入優惠」後輸入以下序號,可獲得首搭400元優惠喔!快來利用!
序號:91rnr84zue
有創新之前要先有破壞...

在計程車群起韃伐Uber之餘,
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思考要讓Uber合法化的方案了.

因為事實擺在眼前, 科技的進步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可能:
1. 稅務:
如果Uber這類制度合法化,司機在哪裡載了誰Uber扣了多少服務費,司機分到多少錢?
還有現在司機進帳都是要國際匯款經過銀行, 根本一毛都跑不掉.
再回來看 現在台灣的計程車怎麼繳稅?!

2. 安全:
如果採用Uber這種制度, 不僅路徑,是否繞路,是否超速...甚至違規逆向.... 一切一目了然,
司機不敢亂開,乘客不敢藉投訴為由威脅司機...更重要的是車輛位置是可以即時追蹤的,不僅Uber公司,
乘客也可以主動傳監控連結給親友,讓親友看到司機車號,手機還有即時位置.

3 計費:
傳統計程車 只有單方面在車上安裝計費表, 現在北北基計價區採用新制費率與新計費表其實GPS只用在換算國道通行費.
計費表(輪胎)被動手腳很難察覺, 費率綁死每次要調價不是發貼紙就是司機要自掏腰包換表,
這次新費率計費表動輒7000以上,對司機也是個負擔, 而且往後可能還要負擔收據列印等...成本.
想想每台車都裝收據列印機, 都裝刷卡機...要花多少成本?!
Uber的制度是計費全由系統端處理,每星期撥款一次, 司機不用等太久,不用負擔列印成本, 車上沒現金不用擔心被搶,
不用擔心零錢找不開, 乘客要刷卡不用在那裏等刷卡機連線...
Uber計費可以採浮動, 惡劣天氣或是需求量大的地區可以加價以吸引更多司機到該處載客.

很多技術都是逐步在進化的, 有線電視(俗稱第四台) 原本也是非法盜接, 後來才開放合法申設.
計程車一開始掛無線電也是一堆聚眾滋事, 後來才逐步進展為GPS定位加上GPRS傳輸.

Uber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未繳稅... 要不然他有要求司機的駕照,無肇事證明與強制險, UberBlack有要求職業駕照還有商業車險.
如果不承認這些證照,政府不是自打嘴巴嗎?! 難不成要說這些證照公信力太差,駕照發的太浮濫還是無肇事證明只是印好看的?!

眾所皆知現在出了都會區, 願意合法跳錶的計程車難叫, 短程難叫, 太偏遠難叫,
反倒是掛個無線電就上路載客的白牌車滿街跑....
政府長期放任也沒在抓, 鬧到連桃園機場入境大廳發生過好幾次搶客鬥毆事件.

結果卻只拿Uber開刀.
其實Uber論 "可監督性" 其實遠比那些掛著無線電就上路載客的還容易太多.
只是看要不要修法納入管理.
台灣的計程車管理思維需要與時俱進...例如浮動計價, App化計費, 全面接受信用卡等,,,塑膠貨幣. 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還要有淘汰機制.
國外對於計程車違規罰款都遠比私人車輛重, 台灣反倒是反過來了,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被計程車逼車,擋道...的經驗.

我現在是除非需要正式收據報帳, 要不然在台北都搭Uber.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