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是人物在念著詩 詞的時候....
很多人會覺得怪怪的......這是所謂的"讀書音"......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演出者為了押運"自行"去修改.....
也是有些來頭的....早期的"漢學"學堂的老師 夫子.....就是這樣念的......
二、如果是人物在一般的談話時....
就是一般人平常使用的語調跟發音....這是所謂的"白話音".....
讀書音....用於正式的場合或是稱謂....例如....人的姓名..姓氏....
林....白話音"拿"...例如...樹林..林邊.......讀書音...."凜M"...例如...."林"洋港.....
但是有時候.....不全然讀書音和白話音都會不同....有些就只有一種念法.....
台語真是深奧的語言.....扯遠了...
基本上......布袋戲真的是....蠻標準的台語.....也不太會有怪腔怪調的.......
真的要學好台語.....多看看布袋戲真的不錯......
dove wrote:
只是一些意識型態的問題...(恕刪)
這跟意識型態沒有關係
早在清朝台語文就有以羅馬字為拼音系統
也就是所謂的教會羅馬字POJ
用注音符號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有兩大問題
1.電腦要另外創輸入法
2.無法完全表達台語的音韻系統
這個學界早就有共識了,
什麼都扯到意識形態的話,
那台灣啥正事都不能做了喔
有關台語拼音的發展史,在台灣閩南語羅馬拼音及其發音學習網中的"參考資料"可以找到答案
MissX wrote:
Keh Piah真的...(恕刪)
請不要用英語的習慣來發音
語言學界有個世界統一的音標系統叫IPA
這套系統複雜到幾乎可以描述所有語言
但也因為太複雜而只有學界在用
台語拼音系統是根據IPA的邏輯來制定的
所以"P" 是發"幫"音 "PH"是發"乓"音
K是發"哥"音 "KH"是發"科"音
用H來表示送氣、不送氣差異
其他的地方跟英語習慣差不多
腦袋稍微轉一下就可以的
不會很難唷 三個禮拜就OK
推薦這個學習網站
台灣閩南語羅馬拼音及其發音學習網
along wrote:
與其借音是注定,漢字又很好用,無法從台語文移除
那最好的方法就另造一套發音文字+漢字囉,而且還得考慮常用的的文章格式
類似日韓那樣
你的意思是再另外創造一套"文字"+"漢字"來給台語或客語文字用嗎?
不過問題是 現在連要大家學羅馬拼音或是台語文漢字 客語文漢字
都不太容易推廣了... 另創一套發音文字實在是不太可能成功啊
看注音文被打成妖魔鬼怪就知道了
另外一套發音文字 又是淪為政治口水以及被打成火星文的下場
而且另創一套發音文字...
還是得用羅馬拼音學!!!

像日本的平假跟片假名 也是得用羅馬拼音標音呀...
就我來看直接把香港那一套粵語文字拿來當參考最快
香港人可以同時看的懂書面語跟白話字
台灣人就比較笨學不來嗎?
我不相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