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john wrote:1. 麥當勞的售價全...(恕刪) 麥當勞的東西在美國本土價錢就可以不一樣了, 更不用說全球了. 在LA機場大廳的麥當勞Number 1(一號餐, 大麥克)我就付了十幾塊美金... 別忘了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 可以多賺而不賺對他們是一種罪惡...
那只能說是台灣人民的購買力偏低,因為企業跟政府不願意給員工太多薪水.並不是台灣物價真的很貴, 而是台灣大部分的人購買力太低.當你月入一萬跟月入十萬時, 同樣的東西可能前者會覺得很貴, 後者覺得還好.所以以美國的麥當勞售價來看的話, 台灣的麥當勞其實不貴,只是台灣人購買力太差, 所以會有麥當勞很貴的假像.當然因為台灣人民購買力較差, 根據市場機制, 售價會往下降,但是對於購買力很差的人還是會覺得很貴.
dearjohn wrote:那只能說是台灣人民的...(恕刪) 我查了一下,說台灣人購買力低,似乎與數據不太合喔!年台灣人均GDP逾24000美元彭漣漪/台北報導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今年一月最新公布,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台灣2004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二萬四千多美元,次於日本的二萬九千六百多美元,高於南韓的二萬零九百美元,在OECD國家中排名第廿一。所謂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也就是扣除物價差異、匯率差異的影響。2004年OECD國家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以盧森堡5萬7500美元居首,其次是美國(39700美元)、挪威(38700美元)。台灣購買力平價為2萬4676美元,低於OECD平均數2萬7700美元,在OECD中排名第二十一,。如果平均每人GDP是以各國貨幣兌美元匯率換算,則第一名的盧森堡數字會飆到7萬200美元,差異很大。主計處說明,為反映不同地區物價對所得影響,避免以匯率計算偏差,OECD自1980年代即推動購買力平價統計。主計處指出,至2004年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計30個會員國,包括美、日、韓、紐、澳,及多數主要歐洲國家,總計人口超過11.6億人,GDP合計33兆美元,約占全球80.4%。台灣並非會員國,但可以做為對照參考。依據購買力平價,美國平均每人GDP是3萬9700美元,從未折算前的第七名躍居為第二名。2006.01.26 中國時報看來,台灣人也蠻會敗的,光看mobile01的勸敗文、閃光文就可以略知一二了!XD
這個平均值是有 bias 的,例如一百個人裡面, 假設平均購買力為每月一萬元.其中 99 個人, 每月購買力只有一百元.而剩下的一個人, 購買力為 990100 元,這樣平均下來的購買力也是每月一萬元.同時, Mobile01 的上網族群為高消費而且有很多時間上網的人.一般的苦力, 司機, 比較低消費的是不來 Mobile01 的.
dearjohn wrote:當然因為台灣人民購買力較差, 根據市場機制, 售價會往下降,但是對於購買力很差的人還是會覺得很貴. 這大概是「相對貧窮」的概念雖然對於某部份的人來說,那些東西負擔的起但對於另一部份的人來說,那些東西卻負擔不起只是,也要考慮到一點薪資上升的話,可能連民生必需品都跟著調漲(上面的M叔,遊子就不當它是必需品了)話說,這篇怎麼變成物價、薪資、經濟討論了果然不少人是PRO級的
所以我要說的是, 麥當勞在台灣賣得貴, 是他的售價比美國高,還是只是因為台灣的人嫌他貴?我以前有個同學, 她的家庭是很有錢的人,我問她松山機場要搭哪一路公車, 她回答得很乾脆, 坐計程車就好啦.~~~當然可能有些搭公車的人, 票價漲到 20 元可能就會開始嫌貴了....如果他的成本算下來就是要那麼多錢, 那就不能說麥當勞貴,只能說台灣有太多的食物比麥當勞便宜很多, 所以可以認為麥當勞貴,這是相對性的貴, 而不是真正的貴.所以台灣很多東西的物價, 不能拿 GDP 下去加權,因為搞不好成本就是那麼多, 業者可能還會覺得很委屈, 他們可是慘澹經營....
dearjohn大大,我建議你就不要再掰了,新聞中拿出許多亞洲各國的大麥克漢堡來比較價格,其中台灣賣75元,日本只要66元,大陸47元,香港50元,只有新加坡貴台灣2元要78元,這些都是折合新台幣的價格,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明明就是台灣麥當勞售價貴三三,甚至比日本還要貴...當年麥當勞藤田田社長率先降價,一般漢堡只要100元日幣的時候,多年後台灣麥當勞才開始由39元降價至29元,以當年的台幣與日幣的比值還是要貴一些,更遑論物價水準或是所得程度了,你不要再拿GDP一大堆東西來胡扯一通了.....你要比GDP,不如來拿PPP來筆會更貼切當地所得與物價相對關係...不過要比PPP,台灣麥當勞還是在亞洲區包含日本中最貴的...你再辯吧....你說台灣成本搞不好就是那麼高,你一定不是業界的,台灣麥當勞賣的東西比起一般的早餐業或相關商品業來說毛利算高多了,台灣麥當勞之所以要求更高的毛利率,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既有店與新開店的經營績效字1986年以後嚴重的衰退,這跟他的市場展店策略錯誤以及舊商品的喪失優勢和新商品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等等有關,您先去了解一下麥當勞這家公司的種種再來這邊討論吧..
我要回覆的是那要看他拿哪一家店來做比較.既然新聞是消基會弄的, 他自然會用對他最有利的價格,例如台北可能就用 101 的店,日本可能就拿北海道小城市的店,新加坡因為就一個城市, 只能拿新加坡來比較.那麼你會相信這樣的新聞的價格嗎?因為每一家店可能地段不同, 銷售策略不同, 而有不同的價格.(別再拿全世界的價格一樣來反駁我, 我講的只是我個人經驗, 感覺上價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