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想在台灣蓋木造建築當住家是不是個蠢想法?

johnjohn0616 wrote:
不知道大家對木造的定...(恕刪)

主要是氣候的關係吧?
家人多年前在溫哥華買房子,
那邊也是木造屋......
日本也很多木造屋,
洛杉磯是不曉得,
但總沒有台灣來的潮溼吧?(看零食最清楚了)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MY wrote:
不好意思喔,對事不對...(恕刪)


小弟有一鄰居在房屋頂樓增建了小木屋~
只是我很好奇他的工人採用南方松為建材....(印象中不是要用he no key嗎??)
請問這種材料是很適合蓋小木屋的材料嗎???
另外有聽建材行說過...進口的木料不管是材質房水與防蟲的比台灣的好N倍!!
請問真的是這樣嗎???
jj.j wrote:
根本就沒想過這種事...(恕刪)


不過看起來,你還有這種觀念...

我們家是南投山區,不過還是有一個有錢人,蓋了一棟很大的木屋,還有個約二層樓高瞭望台咧...

看他們蓋了那麼多年,也沒出過啥事...
北美的獨棟矮房大多都是木骨架, 配上輕隔間來處理 (矽酸鈣板), 外牆則依喜好貼上不同的材料來裝飾.

房子蓋的速度超快的, 比RC類的快多了.
台灣木造房屋最怕的還是潮溼和蟲蟻,
我老家是超過三十年的磚木構造宿舍,
最近五年已經整修過三次,
主要是替換腐爛及蟲蛀的屋頂、樑柱和牆板,
每次花費至少15萬...


其實經過這麼多年一直住得好好的,
真正開始大翻修是最近七八年的事。
po一張小學旁邊的宿舍


這是日治時代的建築,
一直到我小學畢業還有教職員在使用,
現在大樑已經蛀了,
不過牆壁還是完好的,
泥土加竹片的做法,
現在在日本是一門令人羨慕的技術.....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我們南部這邊也有一些人會蓋小木屋, 一般來講都會蓋在比較偏僻的地方, 因為地價比較便宜可以蓋在很大的土地上, 畢竟蓋在住宅區者個就不搭, 而且小木屋不能蓋高, 面積也占比較大, 不過這樣一來安全就堪慮, 一到夜晚幾乎都不敢出門, 再來就是南部的太陽, 幾乎每年都要重新粉刷保養外皮, 不然外漆者個脫落就慘了!!

鄉下其實這種房子不少, 如果只是要歐式外觀, 其實外表貼白色磁磚(比較厚不會反光的那種)再加上瓦片式的屋頂, 基本上看起來就挺典雅的, 如果堅持小木屋, 有些人是會在內部裝潢, 住裡面的感覺也是很有小木屋的feel, 重點是保養上會方便許多, 下雨天也會覺得寧靜度高許多!!
在網路看到這篇文章

在芬蘭,打造夢想木屋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p=137

原來,親手蓋木屋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片段
呼...

首先, 木屋可以大致分為三種:

1. 輕型木框架結構體系: Lightweight Woodframe Construction (俗稱 2x4 or Two by Four Housing) - 這是美國, 加拿大, 歐洲現在最普遍的建築體系(日本現在也漸漸採用該體系). 主要材料為窯乾規格版材. 常見樹種為雲杉, 冷杉, 松木. 尺寸由 38厚x89寬 (mm), 38x140mm... 長度從 2.44m 到 6.02m
2. Timber Frame (重型木結構): 這是利用整根原木為主材料所搭建的木房屋. 主要用在商用建築上面. 因為考慮到抗震與結構的問題, 通常會和輕鋼部件相互搭配.
3. 日式 Post and beam (樑柱式) 有去參觀過明治神宮的就知道我指的是哪一種.

我想, 根據樓主的需求, 2x4 應該是比較適合.


不適合
因為台灣屬地震帶
木造房屋很容易就倒(因為沒打地基)
不信的話看日本就知道了
當時大地震不知死多少人
主要是氣候的關...(恕刪)


舊金山, 溫哥華也算是地震帶吧.

木結購房屋是有打地基的. 根據你的場地狀況, 會選擇條型基礎, 板塊基礎或是打樁. 日本神戶大地震倒的房屋絕大多數都是日式老式 post and beam 設計. 2x4 的優勢就在木材本身有彈性, 可以吸收並透過整個框架分散地震所產生的衝擊波.


還有台灣的溼氣重
木頭遇到水就不怎麼好玩了


沒錯, 木材就像一塊海綿,遇水就會吸收. 但是這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透過防腐處裡, 一些木材如 Southern Yellow Pine (南方松) 就有非常好的抗水效能. 當然, 化學處裡多少都對人體有害, 但是這些木材主要就是用在會與地基或土壤接觸的地方.

要讓木屋達到100%防水是不可能, 但是, 良好的通風, 排水, 檔水的設計以及相關裝飾材料的配合, 就能達到有效的防水標準.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請問如果以整體興建費用來說
木造建築大概要比一般建築多出幾%啊?
謝謝


這有很多因素. 但是, 木屋在長期費用來說, 每年省下的電費應該就很可觀了. 以我的區域(上海)來說, 每平方米約多 10%


一間屋子蓋下企
不知道將要砍多少棵樹....


這... 各位大概不知道, 樹也有生命週期的. 一棵雲杉/冷杉從樹苗長到成樹約20-25年. 如果過了這段時間沒有被砍掉, 樹就會變"老", 容易被蟲蛀, 生病然而影響到其他健康的樹木.


上個月不是在台中縣神岡鄉才燒掉一棟
屋主花兩千多萬蓋好的
結果用火不小心
燒光光....


燒光光... 但是應該沒有人被困在火場內吧. 當你把一塊木頭點火燃燒, 把它燒成外表焦焦的切開, 你會發現中心還是完好的. 木結構防火設計的宗旨不在於發生火災時如何保護房體結構, 而是如何讓被燃燒的房屋不倒塌,為裡面的住戶爭取最長的逃生時間.


至於防蟲效果就不可恭維,
舉兩個簡單的,
我曾用過浸柏油的方式,(後來嫌麻煩改用塗的)
幾年後只剩表皮淡淡的一層灰色,(裡邊都是空的)
也用過刷白蟻油......(人都受不了了更何況是白蟻)
同樣的幾年後蛀得連表皮都不剩.....
後來發覺合板它們不吃,(只要保持乾燥)
但為時已晚~


套一句PTT名言: 閃開!讓專業的來! (不是我啦, 是專業的防腐木加工廠) 木材防腐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就行了. 簡單來說, 木頭是浸到一個加壓艙裡, 利用壓力差讓防腐藥劑"完全滲透"到木材裡面, 不是我們隨便塗漆就可以搞定的.


要蓋木造房,先住一星期再說
我哥哥以前住美國木造公寓
樓上走來走去,大一點的講話聲,樓下聽得很清楚,隔音很差
因為是中古屋,腳踩房間木板,都會發出"唧唧"叫的聲音

木造屋貴在後續的保養


四個字: 偷工減料. 公寓裡因為住戶較集中所以隔音要比獨立屋來的嚴格. 一般來說, 隔音差是因為牆體沒有放置隔音材料以及縫隙沒有打膠. "唧唧"叫的聲音是因為位於地毯下方的OSB板在安裝時沒有打膠而直接用釘子固定到樓層結購. 另外就是木材受潮導致尺寸變化.

當初蓋房子仔細一點就可以大大減低後續的保養成本.


小弟有一鄰居在房屋頂樓增建了小木屋~
只是我很好奇他的工人採用南方松為建材....


他是聰明人. 南方松因為它的材性備首選為防腐木最佳木材.


而且小木屋不能蓋高, 面積也占比較大, 不過這樣一來安全就堪慮, 一到夜晚幾乎都不敢出門, 再來就是南部的太陽, 幾乎每年都要重新粉刷保養外皮, 不然外漆者個脫落就慘了!!


如果我告訴你國外目前批准木結構可以蓋到7層你還會覺得他矮嗎? 另外, 加州的太陽應該比南部的還要毒吧. 像這種情況, 我會考慮外牆用灰泥 (stucco) 或者是水泥纖維板作外牆裝飾. 原因就是與塑料(PVC, Vinyl) 比起來, 她們抗曬. 就這麼簡單.

是的, 木材會燃燒(廢話), 但是根據研究, 90% 以上的家庭火災是人為 (用電超載, 床上吸菸等) 而不是因為你用木材蓋房子然後他就"自燃"起來了. 現在的科技以及相關材料的配套, 已經可以讓木結構房屋耐燒到3小時而不倒.

各位有什麼問題, 儘管問. baka 就所知的盡量回答. 不知道我還有專家可以問.



bakacary wrote:
套一句PTT名言: 閃開!讓專業的來!...(恕刪)

原來我當初所吸收到的只是半桶水而已....
失敬失敬~
班門弄斧.....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