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跟Nelosn的說...
我就是呆美國鄉下洲...才覺得這裡環境好...
吃的問題是最大宗...其他我想沒有啥好挑剔...
便利商店,雖然加油站的mini shop除了沒有常設的熱食(飯糰便當etc外)
該有的小東西還是都有...如果真的需要...開個車去Wal mart的super center
(拜託...別再說我中英夾雜...難道真的要寫沃爾瑪的超級中心?

24小時營業...只要不是太奇怪的東西...該有的也還是都有...
目前在Waikiki beach這裡度假...ABC store已經到了一種擺脫不掉的密度
所以我想如果能住在東西岸...除了東西貴一點外,吃的問題都還是可以克服
(波士頓 中國的的海之味...東西便宜又好吃...又有家鄉味...)
撇開吃的問題...
美國的生活機能頗為方便...資本主義的社會就是這樣...有需要就有供給...
以車款來說好了...選擇多又便宜
以電影來說好了...選擇多又便宜
以書籍來說好了...選擇多又便宜
以家電/3C來說好了....選擇多又便宜...
當然以上都是加分作用而已...不是決定因素...
生活環境好...小弟去過的城市空氣都很不錯(ex:潑士頓...舊金山...)
我想馬上會有版友舉出很多相反的例子...但是我只是想說...
除了(我心中)少數條件台灣比較好外(例如吃的...)
就美國來說,生活條件/機能/環境都比台灣好...
(當然要能享受這些東西,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跟民族地位...我在芝加哥有被酒醉黑人罵過...

沒有經濟基礎...貴死人的瓦斯,令人受不了的辦事效率(T-mobile.......)...
回到主題...小弟也了解有很多考量才能判斷一個地方適不適合居住...
所以才給了個前提(如果沒有後顧之憂)...
問題問的不好...還請多多海涵...

空間夾小 房子貴 車子貴
生活品質自然不好
喜歡留在台灣的 通常都是注重生活機能的 例如一出門就是 7-11 到處都是大型量販店
不需要走個大老遠去 Mall block購物 只為了買瓶飲料 到處都有小吃 攤販 而且還很好吃
出了台灣是找不到的
其實 各種生活方式 都要看個人習慣不同
我以前在國外讀書時就是每星期都要跑去購物一次 吃飯都自己煮
但讀書 居住 品質就覺得很不錯 住宅區都很安靜 很能專心
唯一覺得不習慣的是 晚上七點後 路上就沒人了 除非你要去pub 不然只能回家看電視 看書
不過現在我覺得我很能習慣這種生活
如有選擇 我比較想移民 ^^
實際上,更多觸碰到的是心靈層面的問題
很多台灣人住到國外去,考慮的層面都是房子大不大,門前有沒有庭院。
這種考慮問題的方式。我只能說,其實只是在台灣錢不夠的問題罷了。
錢夠了,你在台灣一樣能坐擁陽明山上有庭院游泳池的大宅院。
看看那些在美國屬由社會金字塔級的醫生科學人員,為什麼他們還要回台灣?
原因無它,就像某人說的,與社會互動間的參予感。
看看那些外國傳教士,為什麼他們在台灣待了三四十年?
原因無它,因為他認為這個社會需要他。
倘若,你在國外熱情的參與著當地的社會活動。甚至,當地的網友聚會,很融入當地文化生活。
那你根本不用思考,你在台灣還國外。你只是一個找到適合自己居住地的地球人。這樣很好。
倘若,你在國外只是工作賺取較多的錢。隔壁鄰居是誰?那個社會發生什麼事?電視打開,只看電影台,體育台,當地新聞也不看。當地朋友也沒幾個,假日只能跟台灣朋友晃大賣場,或是睡到自然醒。那你只是過客。十年二十年後。你是還要鮭魚返鄉。但你是兩頭皆空。沒有參與到台灣的社會變遷脈動,也無法真正認為國外那就是自己的家鄉。結果,兩邊的某段歷史你都消失了。你會來台灣怨台灣,回國外卻思台灣。
李遠哲,張忠謀,黃達夫這些人是苯蛋嗎?
放著國外清新空氣,優雅房所,無壓生活不過,自己回台灣找罪受嗎?
需求參與歸屬感驅使著他們。就像蔣友柏說的:台灣是我的家,這裡是我的起點,也希望是我的結束。
lavatar wrote:
目前在Waikiki beach這裡度假...ABC store已經到了一種擺脫不掉的密度(恕刪)
You can't use Waikiki as example. ABC only exist in airport and Waikiki, if you live outside Waikiki, you will not see any ABC, we do have 7-11 here, but that is more like Gas station, not like Taiwan's 7-11. How do I know? because I live in Hawaii for past 9 years.
Send me a PM, maybe I can take you around tonigh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