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貓1026 wrote:安平追想曲...(恕刪) 好吧,我輸了既然這樣,那就來個老揮阿的猜謎遊戲好了提示一:原唱是國語男歌手,創作型提示二:這首歌後來有被某實力派男歌手翻唱過提示三:副歌歌詞幾乎完全都一樣,到最後那一段話好像有點報復的意味
其實不只是歌的改變很多東西的欣賞角度也變很多就像我昨天坐公車到恩主公醫院看到上面貼了一首新詩其中一句是"相邀來此脫褲"看完後真是一整個無言這真的是一首詩嗎?整首是很ok但這句就是怪也許我老了沒辦法瞭解新詩的美
周董那種語音不清的唱法,再早個十年出道可能很難成名我講這段話的意思是每個年代有它的市場性,當年鳳飛飛大紅時也是一直被評論發音不標準,但這並不阻止她繼續竄紅,而且持續十多年。音樂沒有絕對,尤其是流行音樂,當下喜歡甚麼,唱那一類歌曲就能大紅,當年鳳飛飛發音不標準還是大紅,原因是易上口好唱,發音方面,那時候台灣小孩發音準的真的不是粉多,剛好對味,發音準的就去唱淨化歌曲吧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喜好與潮流, 在我們還是學生的80, 90年代, 這些音樂會讓你感動 , 那是因為這是我們年代的東西, 在我們喜愛王傑的年代, 許多父母也是有這種疑問 : "這種歌好聽在那裡?"如果你對周杰倫的音樂感到不解, 你也可以想想你的父母聽七匹狼原聲帶時是不是也是不屑一顧? 問問你的阿公阿媽, 搞不好他們認為演歌才是真的好音樂, 民歌之流的都是靡靡之音.所以問題在於 , 我們開始老了, 對於新的音樂開始無法接受, 對於自己無法接受的東西, 就認為他是沒有深度的音樂, 然後緬懷著過去自己熟悉的音樂, 認為張雨生 "我的未來不是夢" 才是真的好音樂. 80年代存活到現在的藝人, 有多少還能靠唱片過活? 除了一些長青樹還在舞台上, 如果依比例來看, 假設這些藝人的音樂真的是世俗共賞, 為何大多的80, 90年代藝人無法長久大放異彩 ?事實是, 我們六年級認為的好音樂只是我們認為的好音樂, 對於現在唱片消費主力的年輕一代, 這些音樂聽過後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主流, 許多我們這種年紀的, 都說現在的歌手都在賣臉, 但是摸摸自己良心, 在我們的年代還不是充斥著走偶像路線的各種少年少女團體, 我們表面上懷念著他們的歌藝, 事實上, 他們有卓越的歌藝嗎? 當時的我們還不是走在西門町的偶像產品專賣店, 然後買著三張20元的偶像護貝照片 ? 在那個胡瓜都可以出唱片的年代, 六年級的我們有何資格去批判現今音樂的生態, 因為我們過去還不是活在那種偶像與音樂共存的年代 ? 說穿了, 我們的心態慢慢變成我們的父母與阿公阿媽, 只會留戀自己熟悉的東西, 而無法接受新的事物.事實上, 現在的音樂的確也有不以音樂為賣點的藝人, 而我們自己的時代也有, 但是現在的音樂所涵蓋的題材與類型, 都是我們那個時代遠遠不及的, 在我們那個年代, 談情說愛的題材佔了大部分, 但是現在的題材除了愛情以外, 對於社會或相關議題慢慢都有涉獵, 而且藝人包辦創作的趨勢也比我們那個時代強, 在我們的年代, 歌手與詞曲創作常常是分離的, 歌手充其量只是個唱匠, 但是現在很多藝人會唱自己創作的東西, 讓歌手詮釋的深度更加深刻. 另外一點, 是樂團的大量問世, 樂團的出現考驗Live的功力, 而樂團也往往包含創作, 他們的題材也比較廣, 在我們的年代, 樂團的數量其實相當有限, 即使是台灣非主流的樂團, 也能在唱片行擺上獨立製作的作品, 在我們的年代, 可曾聽過有那個獨立樂團自己賣tape賣到成名 ? 對於有實力的歌手, 在現在強調Live演出, 但是我們的年代呢? 對嘴一點也不比現在少.所以, 該問的, 是六年級是否能接受新事物的心態, 音樂的轉變只是大勢所趨罷了!
小弟也是都聽老歌比較多哩其實歌要好聽,聽起來就是要順~所以有押韻的才會好聽但是為了押韻而去拼出來的一首歌聽起來實在很沒意義,也很快就不想聽了我覺得吳克群的就很有這樣的感覺上句跟下句不知道有什麼關聯,只為押韻?個人淺見,我是不太喜歡這類的創作型歌手最近小弟聽老爸常聽的一些台語歌有勵志的、愛情的、感人的每首歌聽超來都好有感覺~至少我覺得詞就是寫的好我 70 的,會不會太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