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誰知道股票分紅是誰取消的?

沒有取消阿
你沒拿到嗎???
趕快跟董事長反應
趕快排入董事會議程
這樣7月就可以拿到了

Ras3 wrote:
以前還可以靠點股票分紅貼補家用
現在改為什麼現金分紅
台灣以電子業很多都是以代工為主

只要一做自有品牌 就被抽單

BENQ ACER ASUS 都被迫切割公司

將製造與品牌切割 但也會越下越少

HTC也是

但反觀三星 為何頻果不敢抽單

只能說這代表台灣電子業競爭力不夠 才會越來越辛苦

這10幾年來 電子業是政府刻意扶植 還有稅賦優惠呢

就算是最賺錢的台積電也是這幾年才開始繳稅 但稅率只有6.67

但中鋼等傳統產業都還要14.01的稅率

意思就是政府拿其他產業的錢來補貼 這些公司還能獲利,代表他們在產業的兢爭力

反觀台灣的DRAM 印股票換鈔票 坑死多少投資人的錢

費用化好處是 回歸市場機制 叢林法則 公司競爭力夠 股價自然高 如台積電

繼續用以前的制度只會造成更不公平啦










分紅費用化後....傳產我不清楚,但以科技業來說

的確,不賺錢的公司,再也騙不到股民來投資
同樣地,也騙不到員工來加入

再進一步地,賺錢的公司,照樣也騙不到好人才來賣肝
大小M之類的公司,以前肯大手筆配發技術股,多的是台清交狂加班到凌晨趕工
早期員工拼公司的EPS是自己同時為了手上的股票"市價"來拼
現在,股票跟員工一點關係也沒有,那是大股東跟外頭的嘴炮股民的事

現在科技公司賺得再多,也只是肥了股東,工程師根本分不到什麼
還不如穩穩賺,公司卻跌成水餃股,
因為現在看到股東及股民們慘賠,反而能帶給工程師們更大的快樂
而且也不用再那麼拼加班了
公司垮了,跳樓的是股東股民們,工程師了不起跳槽~~~
當EPS及股價再也不是工程師力爭的目標時
股民們想必光靠這公平正義四個字,也能有幸福人生~~XD

▂▃▅吾之雙足踏出戰火,吾之雙手緊握毀滅,吾名~羅喉~▅▃▂ 【【羅喉要去的地方~神魔難阻~】】

tutorship wrote:
分紅費用化後,我實質收入,其實沒增加多少,但全部改現金分紅後,我每年繳的所得稅是分紅費用化前的4倍,扣完稅我收入反而銳減.
所以現在都縮衣節食,衣服買2~3折的特價品,車子開了16年了也沒錢換車,以前會帶老婆去參廳吃飯,現在就路邊攤將就吃,百貨公司也只逛不買....(恕刪)


講的這麼可憐,你要不要說一下自己年收入?

收入差不多,繳稅變成以前4倍,我敢大膽猜測你的收入應該比一般人好多了!
沒有取消啊, 還是有公司股票分紅啊

只是分紅不能慷小股東之慨肥員工及老闆(大員工), 比照國外"費用化", 你指的是這個吧

請google"股票分紅費用化", 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
恭賀恐怖的螞蟻汽水維大力敗訴定讞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自己能爭氣些就不需發表那麼多高論了
沒錯!!是把分紅費用化!!不是取消!! (把配股不是用面額 而是用實價計算!!)

這是正確的!!

raygodsong wrote:
台灣以電子業很多都是以代工為主

只要一做自有品牌 就被抽單

BENQ ACER ASUS 都被迫切割公司

將製造與品牌切割 但也會越下越少

HTC也是

但反觀三星 為何頻果不敢抽單

只能說這代表台灣電子業競爭力不夠 才會越來越辛苦


電子業好歹也是知識經濟產業,
IC設計需要的是腦力,
HTC的軟體部分跟少許硬體也需要腦力,
股票分紅費用化是對於這些腦力的一種排斥,
變相地削弱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
難怪越來越辛苦

還有蘋果沒有不敢抽三星的單,
現在的最新潮流"去三星化"便是蘋果所掀起

raygodsong wrote:
這10幾年來 電子業是政府刻意扶植 還有稅賦優惠呢

就算是最賺錢的台積電也是這幾年才開始繳稅 但稅率只有6.67

但中鋼等傳統產業都還要14.01的稅率

意思就是政府拿其他產業的錢來補貼 這些公司還能獲利,代表他們在產業的兢爭力



中鋼與競爭者的競爭不是那麼重腦力,
這些獲利的來源不是主要來自腦力

如果該拼腦力的產業給他拼體力的條件,
有競爭力才怪

raygodsong wrote:
反觀台灣的DRAM 印股票換鈔票 坑死多少投資人的錢

費用化好處是 回歸市場機制 叢林法則 公司競爭力夠 股價自然高 如台積電

繼續用以前的制度只會造成更不公平啦


不是每家電子業都是在作DRAM,
DRAM產業台灣又沒有自主技術,
純粹跟人家拼產能、拼體力,
所以才會慘慘慘

投資人無法獲利,
要怪自己沒有眼光、只想投機,
沒有人強逼這些人買DRAM廠的股票


Ras3 wrote:
以前還可以靠點股票分...(恕刪)


記得股票分紅是稀釋股東權益換取高薪

算一種不合理的分紅方式

所以現在的分紅方式算是回歸現實面吧

Schindler wrote:
中鋼與競爭者的競爭不是那麼重腦力,
這些獲利的來源不是主要來自腦力


既然不用靠腦力都可以每年賺幾百億

讓他們賺這麼大的購買者 都是笨蛋了嗎? 還是不得不向他們購買(這才是競爭力吧)

那照這邏輯 靠"腦力"的科技業應該賺更大吧 還繳那麼少的稅

為何獲利"茅山到四"的公司一堆,還一堆賠錢的

印度裔的鋼鐵大王身價也是全世界前10名首富,這不用腦力?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