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unaka wrote:
除了閩南語族群,全大陸沒這種說法。足見這是台灣自行發展出來的用例。不能算是標準國語。
樓主 那可能小弟有點小小的意見 想說
其實 台灣用的國語 是台灣的標準國語
跟中國大陸的普通話 本來就有不同
像中國 水平 是指水準
他們也有一些特別用法 什麼很火呀 很牛B 台灣是很熱門很轟動 的意思
如果要像樓主所說 那是不是台灣要改成講普通話
甚至 講古代的文言文呢
我相信樓主 只是想強調 現在國語 已經不是那麼的純正標準的國語
但是世界各地都有所謂的外來與外來用法 或者方言 等等口語
像日本 也是有外來語 用片假名來拼音的字詞
其實 我到認為不太需要去在意 標不標準 應該在意的是 正不正確
像是注音文 或者寫錯字等 (雖然我也常犯 真是不好意思)

Ailio wrote:
對方跟你說謝謝 就表示 自己對他做了某件事件 讓對方想答謝
自己回答 "不會" 就是指 不會啦 這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
你可以說不會 不是很正統的說法 因為這是很口語的回應而已
我也是台灣人,我當然知道台灣人說「不會」時接著怎樣的上下文。
但台語有台語的說法,國語有國語的說法。
新加坡人把「二十三萬」說成「二百三十千」,滑稽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受英語的影響。
但只因數百萬新加坡華人都這麼說,就能使「二百三十千」變成「正確的國語」嗎?
上海人把「我和你」說成「我幫你」,滑稽嗎?這是受上海話影響。
但只因數百萬上海人都這麼說,就能使「我幫你」變成「正確的國語」嗎?
台灣的「謝謝你、不會」,是道地的台灣說法。不能因為台灣人都這麼說,就足以把它變成「正確的國語」。
Tarunaka wrote:
對,但這是台語才成立...(恕刪)
A:這件事情會打擾到你嗎?
B:不會 不會 (=I can not???????)
而且你很矛盾,英文的"I can not"就只有等於中文的"不會",
為何麼台語的"美啦"就不能通中文的不會??????

----------------------------------------------------------
小弟正想舉新加坡的例子,版主您既然知道如此,為什麼要鑽牛角尖??
除非你是外國人或國語老師,對這個有特別要求,那就無可厚非,
但是你聽得懂對方說"不會"的意思,為什麼還要對這件事情這麼有意見?
語言、語言,能夠溝通不就是語言嗎?
難道我朋友很內向,我跟他說"謝謝你",他只"嗯"了一聲,我還要糾正他說:
國語推行委員會說要講"不客氣"?
那他應該寧願不幫我.......

Tarunaka wrote:
別人說「謝謝你」我則...(恕刪)
好奇怪的邏輯....
如果你用中文去解釋某句中文很奇怪, 哪可能還有些道理, 但用把中文翻成錯誤的英文, 再回頭過來證明某句中文有問題??? 您的邏輯是否要重新整理一下?
照您的邏輯, 如果
A: Thanks a lot!
B: No problem/Any time/Sure....
那這要怎麼說? 你也要糾正以英文為母語的人說他們錯?
閩南語說"不會" 隱含有 " 不會麻煩"的意思, 因為很多情況某人對你說謝謝是因為覺得麻煩到你了.
語言沒有對錯或正統不正統之分, 誰掌握政權, 那個方言就是國語. 有時間在網路上傳播這種錯誤的觀念, 不如去多讀點書吧.
chaord74 wrote:
閩南語說"不會" 隱含有 " 不會麻煩"的意思, 因為很多情況某人對你說謝謝是因為覺得麻煩到你了.
語言沒有對錯或正統不正統之分, 誰掌握政權, 那個方言就是國語. 有時間在網路上傳播這種錯誤的觀念, 不如去多讀點書吧........(恕刪)
對,那是閩南語。
有這個認識,這就對了。說閩南語,就說標準閩南語;說國語,就說標準國語。
我是印度人,我的英語夾雜了印度腔、印度用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講我的印度式英語───這不是一個有禮貌的溝通方式。
懂我的意思嗎?我沒有鄙夷閩南話的意思。事實上,我還希望台灣人都能講一口漂亮的台灣話。但在說英語、國語、日語...追求一個標準的、易於讓對方理解的方式溝通,這怎麼會是「錯誤的觀念」呢?
說國語的,六億以上,不全是在台灣哦。
內文搜尋

X